参加思维导图的训练营,第一次的作业我选择了我喜欢的小吃,我是个吃货,也想起妈妈小时候给我们做的春饼,我当了妈妈,也愿意给我的女儿做春饼。于是有了如下的文字。
儿时,最喜欢的是周末,我们可以要求妈妈给我们做一次春饼,妈妈做的春饼是她改良的,因为我们喜欢软软的、糯糯的感觉。具体说,妈妈做的春饼是一层一层蒸的,一个大蒸锅,水烧的的热热的,擀好一张饼放上一张,一张一张,层层叠叠,最后一张放入后,我们便祈祷着这15分钟。这个等待的时间里,就是妈妈炒土豆丝的时间,妈妈的切工非常好,土豆丝超细又均匀。一点油,将葱姜蒜炒香,细丝下锅,加上盐、酱油、醋,大火炒下,香香的卷饼菜出锅了。全家围坐在桌边,一张饼,卷上土豆丝、一点酱和葱丝,香香的、糯糯的,一顿盛宴既是如此。那个年代,物质没有这么丰富,也没有这么多的小吃、饭店,一年四季都是家里吃饭,于是,这一顿卷饼已经是改善生活了。
工作后,有了女儿,于是也喜欢上了做饭,最想试验的就是春饼。回想起妈妈的味道,做过那糯糯的蒸饼,也去度娘,查找那种薄薄的卷饼,去旅游、逛街,去品尝各地的春饼,经过自己的试验,也形成了具有自己风格的春饼。薄到透字、一次擀烙5张、卷菜不破,我也会在微信圈里晒晒成果。当然,做春饼最开心的莫过于与女儿一起,把做春饼演化成游戏。和面时,妞拿着量杯,倒入水,用她的小筷子去搅拌;揉面时,她的小手弄得白白的,被她弄成了蚯蚓、蜗牛;醒面团时,妞的好奇,几分钟就去看看;擀面皮时,大小擀面杖在一起碰撞,抢占地方,擀的并不规则,但也无尽的快乐;烙饼时,怕烫着,也跃跃欲试;吃饼时,自己一个盘子,加入自己喜欢的菜,像大人一样,用筷子卷起,再将筷子拿出,肚肚吃的饱饱的。与女儿做春饼,难免浪费了面,弄得衣服手上都白白的,既捣乱又快乐,一段亲子时光就这样度过了。
当然,也会给妈妈做我自己手艺的春饼,妈妈的感慨便是,不用操心啊,渐渐的都能把饭做的很好了。
一张春饼,承载了三代人的回忆,承载了三代人的快乐!不知我的妞,未来会不会也爱上春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