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带领着一个“团队”,只是想给自己加点信心。其实,远远算不上。
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一干十三年,身边的人流转来去,只有我如不定海但是也不动位置的神针。现在所处的岗位是小头目。上头有三座大山,下头也有三个虾兵蟹将,两女一男,协同做事。
之所以还愿意自称团队,主观愿意占比较大。概念中,一个团队,是那种其成员拥有共同的工作价值目标,同时各自又有所擅长且能与其他人和谐共处、相互启发的一群人。
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一般情况下在体制内事业单位里,基本上不可能存在。我不能选择上级,也同样不能选择下级。所以,团队是否有力,是否和谐,有时和撞大运差不多。幸运的是,几个小年轻人都不错,人品合格,能力及格,态度也算和合,一起做事,不会太难受。
但也仅限于不难受。一般情况下,上头有什么工作任务,我分工下去,明确目标、梳理内容、讲清节点,关照一下进度,完成个及格分问题不大。但上级对我的要求是超额、优异完成工作,这实在让人有无米成炊之感。在这种层级无比繁多、沟通无比低效、责任层层推导、功劳层层上交的组织文化环境之下,恕我不能再做得更多。
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具有某种权威的领导,充其量算是随着正常发展进程而得到稍稍晋升的内部人员,在同一个岗位上已经干了十三年,这方面的经验总归比其他人多一些强一些,对团队里的年轻同志也有了点儿发言权。同志A,文字基础较弱,但合作精神极强;同志B,学英语出身,写中文一般水平,胜在领会工作意图较快;同志C,男生,文字功底中上,思维较活跃,但不重视细节,经常因小错丢分。
所以,作为小头目,不能不知足。三个人都是好同志,没有能力出众者,也没有不安心工作者。我们单位的文化,本也不鼓励露锋芒的人。虽然大会小会上一把手会号召甚至呼唤创新创造,但实际操作中大家都异常循规蹈矩,不约而同以稳为上,何苦出头?所以我在自己小团队里也不提倡创新和发散。我们不可能在一个稳重到死寂的母系统中创设出一个高昂且高效的子系统。甚至有的时候,我提出一些多少有点与众不同的想法,下面的三个人竟然齐来劝服我,可行性不高,别弄了吧?
所以,我所在的这个小团队,居于中流,且满足于中流。我们的经验和知识,也许这一方面能让工作正常运转,但另一方面,也令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其他富有相关经验的人难有差别。我猜测,我的上级对我的期待,也并不是希望能有高回报,因为那往往意味着高风险,这也是上头所不愿意看到的。这也就是我们虽然及格,但难以优秀,更难以卓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