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后来》
一部电影,一段故事。一部好电影带给人的美好不仅仅限于这部电影本身,还夹杂着电影所带来的穿越感与即时感以及观众各自内心对电影的投射。以前认为自己看的电影挺多,现在发现电影也分好多种,比如这部《花样年华》就不是自己常看的那种电影类型。我不后悔自己现在才看《花样年华》。一直觉得自己当初没遇上的东西只是自己不懂得,遇上的也不见得完全懂。好多人都说王家卫导演的电影看不懂,其实我也不懂,可我愿意懂。我记得杨绛先生写过这样一段话“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生活的表现,于是看不懂的大师之作,在很大程度上只因我们对生活的解读不够。
如果要我说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我会说这是一部我看了第一遍马上就想看第二遍的电影。每看一遍就有不同的感想,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这一篇感想属于哪一次观影的沉淀。才疏学浅的我唯有用几个镜头来弥补不知如何下笔的电影情节。
电影开场第一分零秒。画面中出现一段繁体竖排式文字。这段文字唯美却又扣人心弦。一读此段文字立刻千思万绪。但第一次看和第二次读的感觉截然不同。第一次只能算一扫而过,心里顶多明白电影要开始了。而第二次主动地按了暂停,只因自己不想错过这部电影的分毫。细想男女感情好多时候大抵如此,如此的结局一般有两种:他和她在一起;他和她老死不相往来。王家卫导演在我印象中是一个惜字如金的人,他的电影和他本人一样话不多且低调,这也能折射出这段文字的重要之处。
电影第十六分六秒。张曼玉以侧面消失在画面中,镜头定格在贴满了小广告的一面旧墙上,紧接着梁朝伟又以侧面进入电影画面。看到这一幕,我想起了电影《向左走,向右走》中的金城武与梁咏琪,男女主人公一见钟情却又难以再遇,更可恨的是他们都是彼此的邻居,只是一个习惯向左走,一个习惯向右走。然而在这部电影中梁朝伟和张曼玉没有那样可恨的遭遇,只是一个走得快一点,一个走得慢一点。他们也许都遇见了,只是选择沉默。因家庭、因自己、因其它。沉默是一种伪装,遮蔽了最易暴露的情感。
电影十八分五十五秒。梁朝伟从来借钱的好友口中得知妻子出轨这事确有发生,但自己在面子层面上又不想死的太难堪,便努力借口掩饰。种种分手的原因均不是原因,要说真有什么分手的借口,那边是不够爱。“不够爱”这三字可以战胜时间,空间,距离。一旦两个人不够深爱彼此,就算用外界条件将其束缚在一起也只是徒劳,犹如行尸走肉。这便才有了那句“爱,请深爱”。
电影五十五分三十九秒。张曼玉黯然离去,梁朝伟将房门关上,门牌号“2046”在此刻定格。王家卫导演在此处将电影《2046》与这部电影融合到了一起。此刻带给观众的思考不低于整部电影开始时的那段文字。看过电影《2046》的观众都知道梁朝伟在其中也是饰演一位写手。这也就是大师所带给观众的穿越感吧。
电影一小时十二分四十秒。张曼玉靠在梁朝伟的肩上失声痛哭。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到“娇蕊顿了一顿,瞟了他一眼,待笑不笑道‘这一次,是那坏女人上当了!’”此时电影中的张曼玉就像张爱玲笔下的娇蕊对振保产生了感情,真挚的感情。
电影一小时十六分与一小时十八分三十六秒。这两幕接电话与打电话在我看来是不可多得的经典,尤其是那两句对白“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走”。前者时勇敢示爱,后者是犹豫表白,两者虽在电影中只有屈指可数的时间差,但“爱”需要双方同步才能获得生命。就像张爱玲在《爱》的短文中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电影中梁朝伟是早了,张曼玉是晚了。
电影一小时二十分十二秒与一小时三十分二十四秒。这两幕前者是自己说给他人听,后者是自己做给他人看,只是这一说一看之间从满了伤感与难以割舍的眷恋。正如刘若英在《后来》中所唱的那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没有谁知道电影最后梁朝伟将怎样的故事留在了洞里,不过我能从他坦然离去中感到一股释然。
这部电影,这段故事。我笔下的几个勉强拼凑的镜头实在很难将这部电影的经典表达完全,它所带给我们每一位观众的东西也不是单靠文字就能表达得淋漓尽致的。这部电影还在继续,它的故事早已延续到街头巷尾。
写到这里,这篇文章也算告一段落。原定于一星期内写完,但不曾想到疾病的困扰和文字的匮乏让它拖到了现在。在写这篇文章时,自己刚好在病床上翻开了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于是在文章中有所引用。在手术结束后的一星期里,我处于疼痛与饥饿的双重打击,写这文章成了帮助我战胜它们的一剂良药,我这次也深深体会到文字语言所带给人们的强大信念,正像王佐良先生笔下的“精神世界”。
初定于5月5日,因病完稿于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