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话便是:“天道酬勤”。这句话在他人的口中变化了无数的版本,或直白或曲折,但道理依然还是那个道理。
虽然平日里并不怎么在意这句话,但是轮到自己需完成某项任务时,总是会把这句话拿出来“拜一拜”。因为总觉得自己要努力,“天道酬勤”这句话不出现总是觉得缺少什么,便是不完美。如此心有不甘,自然做事乏力,难成事。可是这又如同求神拜佛,平日里不闻不问,等遇到了问题,心中惶恐,想要有所寄托,便忍不住想起了庙里的泥身们。如此功利的思维,莫说真有神佛,哪怕是俗世中人也会满心鄙夷,等落到了所求之事,想来也是难以灵验。所以将“天道酬勤”当做“灵验神佛”,也只能求个心理安慰。
可是在生活中我又能见到另外一群人,他们并非将“天道酬勤”画在符纸上,挂在胸前,文在身上,当作一道保护自身的防御。他们选择将“天道酬勤”落在生活的细节处,体现在每一个动作中,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天道酬勤”成了真实存在的神佛,只要诚心礼敬自然会有回应。正如《一代宗师》里的鸡汤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可是纵观大部分人的生活,虔诚并非一定能得到回应。假如真有回响,那四百八十寺的南朝又怎会覆灭?假如真有回响,那每一个创业公司都应该是阿里巴巴;假如真有回响,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生活不如意的人,只要他们是真的虔诚,我们不可能看不见。事实是很多人的确很虔诚,却一直坚持不懈地走在成功的路上,沉迷于风景,从未抵达终点。
听说比尔盖茨的成功背后有一个IBM董事的母亲,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很明显牵涉到环境的问题。俗语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每次提及这句话时,虽然会有固化阶级的嫌疑,但是撇开其他的不良因素来谈,环境对人的重要性自然而然显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流传千年的“孟母三迁”,孟母为了儿子三次改变生活的环境,不就是怕儿子沾染上恶习?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话虽老,但依然是真理。因此,想要真正做到“天道酬勤”,得到真正的“回响”,不但要考虑行为的“勤”,更要努力学习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认识自己,纠正自身的“劣性”,能够分辨好与坏,从内心生出改变的动力,主动构建好的环境,如此“天道酬勤”或可实现,而非仅靠碰运气,撞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