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4 认识系统

用系统思维解决复杂问题

系统思考:整体、动态、连续

复杂问题不是机械性地可被拆解的,而是在动态地随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所以我们处理复杂问题时不仅依赖于逻辑分析,还有艺术、直觉、同理心等智慧。平衡心与物、平衡左右脑、认清变与不变,找到整体性、动态性和规律性。

会干活前提是会思考。好的执行者不仅是执行,还有洞察和分辨。

在复杂世界找到问题本质,如何做?

从了解系统的各种行为特征,找到规律和原理。

我们解决问题的普遍思维方式是找到原因 对症下药。但往往会有几种结果:

1.机械地应对,专注事件层面的响应,没有处理根源。

2.思绪不清,问题原因复杂,涉及因素多并且相互影响,无法有效解决。

3.解决问题不全面,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到处救火,应接不暇。

4.决策产生一连串副作用,进一步恶化局势。

因此,我们不能依赖于问题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要有整个回路思维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能忽略反馈的过程,考虑到行动与反应之间的时间延迟,交流信息中存在的存量和流量,以及系统进化过程中可能改变反馈回路强度的非线性特征。


1.了解系统

(1)系统:是一组相互连接的事物,以特定的行为模式相互影响。

(2)系统的特征:系统对外力影响的反馈方式

(3)导致问题的原因分为外部和内部,通常我们会更加外部原因,并得以解决,但时而忽略解决方案对问题所处的更大的系统的影响和副作用。所以内在结构决定了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行为特征。

注:讨论系统的问题时,我们不可能用文字表述,因为这是一种单一线性具有逻辑顺序的表达方式。我们应该找到相互连接的表达语言,来完整的呈现系统的特性。

步骤:

1.定义系统,明确边界

2.解构要素(部件),确定关联关系

3.找到反馈回路

4.构建系统基模

5.找到杠杆点,干预

2.系统的基础

(1)构成: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2)特点:适应性、动态性、目的性

(3)连接:一个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响应信号、信息流动

(4)功能或目标的发现:通过观察系统的实际行为来推断系统目标

(5)改变要素对系统的影响最小,改变系统的内在结构和总目标,会使系统发生明显变化。

3.系统的动态性

(1)存量:任何时刻都能观察、感知、计数和测量的系统要素。

(2)流量:存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使其发生变化的就是“流量”。因此流量是一段时间内改变的状况。

图片发自简书App

(3)存量变化缓慢,因此可在系统中起到延迟、缓存或减震器的作用,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所以由于变化的缓慢滞后,让我们有时间余地去应对存量的变化。

(4)而且由于流入和流出相对独立,所以在一定时间内不必保持平衡,让我们有时间了解和观察反馈。

(5)存量的作用使得各个系统建立存量变得十分有意义。比如水库、供应链、银行,免受短期波动影响。

(6)反馈回路的形成:是当某个存量变化影响到相关的流入量或流出量时。

(7)反馈回路是闭环的因果关系线,由于存量影响到流量,流量反过来又影响了存量。

注:不是所有的系统都具有反馈回路。

(8)一种常见的反馈回路(调节回路):使其存量维持一定水平(范围)。

注:使用无方向的标签可以提示我们,影响存量的反馈回路可以往不同方向运转。

a.调节回路:是一类反馈回路,具有保持存量稳定、趋向一个目标进行调节或校正的作用,维持动态平衡。

b.增强回路:反馈回路的作用不断放大,增强原有的发展态势,自我复制,像“滚雪球”一样。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这类回路是当系统存量越大,流入量就越多,导致存量进一步扩大,反之亦然。

当你发现系统中的存量具有自我强化或复制的能力,你就能找到推动增长的增强回路。

注:对于指数级增长来说,存量翻倍所花费的时间约等于70除以增长率(无百分号)

4.系统的大观园

4.1单存量

(1)单存量双调节:室内温度受火炉和散热的调节

反馈回路传递的信息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因为它不能足够快地发送一个信号,去修正由当前反馈所驱动的系统行为。

因此,流量不能对自身做出反应,只能对存量的变化做出反应,因此存在时间延迟。

而且流量的散失和补充是持续变化的

(2)一个存量,一个调节,一个增强回路:

出生率(增强),死亡率(调节)

哪个回路占主导地位,则会对系统行为产生更强的影响力,决定系统行为。

如果回路平衡,则系统也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3)时间延迟系统:交货库存

a.感知延迟:与人们的主观认识有关,经销商不可能对销售量的任何变化都做出反应,通过与过去一段时间的销售量进行评论分析,确定真实的销售趋势,还是短期内的波动或异常。

b.反应延迟:形势明朗后,需要调整订货数量。不会一次性的增加到所需订货量,而是分批增加,以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验证趋势。

c.交货延迟:收到订单、加工生产、发货交付都需要花费时间。

如果不考虑以上三种形势的延迟,则存量会发生波动和震荡,我们应该抑制震荡。

而我们要做的不是缩短感知/反应时间(这里的交货时间很难改变),而是要去延长反应时间,给系统时间找到均衡状态。

改变时间延迟可能会对系统产生巨大影响,可能不会,取决于延迟类型,和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时间长短。

时间延迟也分为信息流延迟还是物理延迟。一些延迟就是某些系统中的强杠杆作用。

4.2双存量

(1)单存量考虑的是某个系统内在的反馈机制,而没有考虑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外部环境中有存在和存量相关的事物。

(2)限制因素一般以调节回路存在,驱动增长因素以增强回路存在。

(3)若某个系统受限制,则调节回路占上风,若某个系统增长,则增强回路占上风。所以可以通过观察系统的特征,判断回路效应。

(4)受限制的成长系统很普遍,因此称作“基本模型”,叫做“成长上限”。

(5)系统基模是指常见的系统结构,可以导致一些人们熟悉的行为模式。

注:一个指数增长型系统必然存在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因为没有任何系统可以物理性永无止境的增长。

例:另一个存量如果是资源

(1)不可再生资源只有流出没有流入,因此随着资本存量增大,开采量增大,资源耗尽。

(2)可再生资源有流入也有流出,取决于再生速率和开采速率,可能维持平衡,也可能超出平衡上下震荡,最惨的是资源脆弱枯竭,产业崩溃。

影响因素:1.关键转折点是否被突破,打破平衡;2.资源衰竭过程中,是否增强调节回路力度。

a.如果调节回路可以在关键转折点前迅速起作用,控制资本增长,则可维持平衡。

b.如果调节回路速度较慢,不足够有效,系统震荡。

c.如果回路效果很弱,速度很慢,则资源难以再生。

如何判断系统未来走势:了解系统结构包含什么行为,什么状况或条件可以出发行为。


以上为摘记和转述。

5.思考总结:

(1)反馈分为增强和调节回路,二者作用对系统产生动态影响。

(2)解决系统问题,则需要找到影响存量的回路,不要过于穷尽地列举要素,因为要素对系统的影响较小,真正影响地是系统目标和结构(连接关系)。

(3)列举回路之后,明确存量和流量间的关系,达到控制解决系统的目的。

(4)另外,考虑延迟效应,虽然影响效果会较为复杂,但精确把控延迟效应,可以找到杠杆点和避免过度波动、震荡。

(5)反过来,如果对系统不甚了解时,则可通过观察系统的行为,确定系统的功能或目标;并且通过观察系统特征,增长或抑制,确定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在系统中的作用强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