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有这么一个人:她不高大,瘦瘦的;她不伟大,只是一个农民;不高知,也没有技术。但是她信佛,会叠各种元宝,她是我手工的启蒙人。她爱唠叨,每次都唠叨同样几件事。她就是我奶奶,一个离开了有十年的老人。
当翻开《我依然爱你》看到那个有着和蔼笑容、整天都陪着小孙女的奶奶时,我想起了她——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和叔叔住一起,我是奶奶那的长客。叔叔家有个弟弟,但奶奶每次都会偷偷把好吃的藏给我。因为她信佛,每天都叠元宝,她会教我各种叠法。我想她一定很爱很爱我。慢慢的,我长大了,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也可以照顾好自己了,不愿再去奶奶那住。我觉得,我不再需要这个“糟老太太”了。奶奶还是会偷偷藏起好吃的,等着我去看她。每次去仍旧教我叠元宝,仍旧唠叨着要好好学习。我想,奶奶真是唠叨得挺烦人。再后来,我离开家出去读书,去奶奶那走动的日子更少了。每次去,总看到她一个人在叠元宝,我已经不再有兴趣帮忙。她还是会偷偷给我好吃的,依然唠叨着要好好学习。我想,奶奶还是那么啰嗦。再后来,奶奶去世了。她走那天我正备考。考试结束后,老师告诉我:“你奶奶去世好几天了,为了让你安心考试,所以现在才再告诉你。”眼泪就那么流出来了,我的内心在咆哮:为什么不告诉我,为什么!考试又怎么了,为什么不让我回去送一下奶奶,那是最后一面啊!我再也见不到她了,再也没有人藏零食给我了,再也没有人唠叨我要好好学习了!我都没有亲手给她叠一个元宝,这是她教我的啊!没能送奶奶最后一程的遗憾,就这样扎在我心里。
故事里的奶奶没有“离去”,而是忘记了她可爱的孙女,不再围着孙女转,天天独自抱着竹筐玩,好像竹筐比孙女还重要。孙女对奶奶的改变显得困惑、无助、伤心。她很想知道竹筐里有什么比自己还重要,于是想了各种办法要看看,但是奶奶却各种阻挠。直到有一天,奶奶走失了,孙女焦急得等到天黑,爸爸妈妈才从公安局带回了奶奶。那天,爸爸告诉她,奶奶病了,忘记了很多事情,也忘记了回家的路。小孙女很害怕,奶奶是不是也忘了我呢?害怕得做噩梦,在噩梦中醒来的孙女,哭着去找奶奶,可是奶奶却只是宝贝着她的竹筐。一切的答案似乎都在奶奶宝贝的竹筐里,这个竹筐贯穿了整个故事,带着故事起起伏伏,里面到底装着什么呢?这时竹筐不小心被打翻了,我的心也跟着紧张,不由自主地猜测里面是什么?是小孙女的照片?还是小孙女的玩具?原来,不仅仅是玩具和照片,还有奶瓶、围兜、织了一半的小衣服……小孙女终于明白,奶奶并没有忘记她,而是深深地记着她。这给了孩子面对的勇气,她成了陪着奶奶的那个人,成了奶奶的好朋友。
看到小孙女说:“没关系,我会陪着她玩,围着她转,就像小时候她为我做的那样”时,我心里也在说:“奶奶,我也很想陪你最后一程的。我真的很难过,很遗憾。”在日常教育中,我们总是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总是用“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来搪塞。其实,很多哲理,孩子比我们看的明白。因为他们心里,清澈明亮,他们比我们真实得多。死亡、重病,是很沉重的话题,但是,沉重不代表不美好,也不代表要回避。陪伴老人的最后时光,也是一种爱的体验,也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坚强,并不会因此受到伤害,而是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亲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