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本《终身学习》卡罗尔 德韦克 “第4-7章”
今天读了终身学习的4-7章,从体育、商业、人际关系、教育等四个领域说明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影响。
可以发现,在各个领域中的佼佼者,都是成长型思维的人,而且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是大家吹捧的那样的明星,只是付出了全部努力的人。
你若是拥有成长型思维,你就拥有了成功。成功是付出最大努力后做到最好的自己。
迈克尔乔丹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者,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而是最努力的运动员,他的艰苦训练是出了名的。
号个脉,你是固定型还是成长型思维
究其根本,不论在什么领域,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思想有着本质不同。
固定型认为天才无需努力,不能承受失败,成功的意义在于确定自己的优越感。
高中三年同学小X几乎次次年级第一,同学包括老师无一不认为她天赋异禀,而且她几乎不投入额外的学习时间,不会熬夜看书。高三时跟她一个班,明显感觉她没有高考的紧张感,一下课就跟好朋友去教室外玩,老师们也认为她是天才,无需做出努力,结果本来是清华北大的苗子,高考成绩并不出众,上了省里的大学。
这就是典型的受固定型思维影响的例子,既然已经是天才了,何须努力?
而成长型认为尽最大努力做事就是成功,接受失败和挫折,将它们看做动力,努力、努力、在努力。
熟悉赵丽颖的演员都知道,是娱乐圈的拼命三娘,她来自农村,学历并不高,也非科班,跑了七年龙套,一年拍戏300多天。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好的作品,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就在这持续不断的精进演技、高强度工作的努力下,才有了一部部经典的大家认可的作品。这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者。
这让我想到自己在工作上一些思维的转变,在工作最初的一年,以完成本职工作为主,不会主动的思考完成这项工作的意义何在,写完方案交上或者沟通完就完事了,抵触成长。而且有时候表现不好的时候还会拒绝接受。后来看了这本书,才意识到不论何时都是不能给自己设限,不能放弃努力,科技、技术发展太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成长型思维是不是只是努力就行了
不止是这本书,正面管教的书中也提到,当你表扬孩子取得的成绩的时候,不要说你真聪明,你真棒,而是要夸奖的具体一些,比如这个过程中他为之付出的努力,他的坚持等。
那么有一些人问了,既然成长型思维这么好,努力很重要,是不是只有努力就够了呢?
其实不然,努力是表象,要警惕虚假的成长思维。
要明白,不能在人们没有付出努力时,就称赞其努力过。不要为了努力而努力。
另外,在努力不奏效时要注意改变策略,俗话说不只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家长和老师需要做好引导。比如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目标并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把公式、答案背过,而是理解数学知识的原理,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思维的改进,能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
死记硬背的方式就是错误的,这时候越在这个方式努力越会偏离路线。
看看你或身边有什么固定型思维或成长型思维的例子,一起讨论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