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三十而已》中,顾佳放下自己的尊严,全力以赴的把孩子送进了当地最好的贵族幼儿园,就在幼儿园家长活动日,有一个孩子突然发作了癫痫症。
家委会成员发起抗议,要求癫痫的学生退学。癫痫并不会传染,也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这种为了庇佑自己的孩子,强迫其他孩子退学的霸道行为面前,大部分的家长选择了沉默,或者随大流。希望孩子可以平稳的在学校度过,没有人愿意为受到歧视的孩子发声。
顾佳和其他父母一样非常渴望孩子留在这个学校,但是他清楚地知道,从小给孩子的心里摒弃“歧视”的种子,更加重要。他选择请求让孩子留下来,她敢于站出来发声,和正确的一面正在了一起。
新闻媒体中,越来越多的暴力事件诱因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其内在的根本原因就是认知失调,人们对孩子幼年时期的认知培养相对忽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技能的培训上,比如钢琴,绘画等等。
影响一个孩子发展前景的最重要的是对这个世界认知的角度,毕竟我们眼中所看到的世界,都是自我认知半径内的世界,当我们将孩子禁锢在自己的寺为半径里,会发生什么呢?
陷入对错谬误
我们这一代父母被称为技术育儿的一代,曾经的无形艺术自我风格的育儿经,已经无法解除当代父母的焦虑。
渴望有一本书告诉我们,孩子应该怎么样才能收获成功,收获快乐,不幸的是,任何一本书中都找不到适合每一个人的标准答案。为什么这一代父母这么需要衡量标准呢?
大量信息涌入的时代,知识爆炸般充斥着每一个人的大脑,如果我们不掌握为人处世的最根本规律和秩序,生活的对错就会别的模糊,难以判断。
自由选择的年代,带来了丰富的自我信仰塑造的自由选择权力,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学会选择才行。面对客观事物,事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选择如何对待出境的态度。
从众带来的羊群效应
从众心理(conformity),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当我们都甘愿成为羊群里的一只毫无特色的羊,那为什么总要逼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头举世无双的狼呢?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从呀呀学语到各个方面的发育,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孩子在一起的,还孩子在无形中就会学会父母的为人处世技能。
风靡全世界的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的人掌握着世界上80%的财富,我姐们既渴望还在成为佼佼者,又喜欢孩子不要做第一个出头的人,这两者之间本身就是背道而驰的。
当你陷入了人云亦云的生活之道,久而久之忘记了自己真的想要什么。哪些已经忘记的事一直在伤害着家长常以为时刻保护孩子,是对孩子的爱护,可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总是经不起风霜的磨砺。
更重要的是孩子还会看到可怕的一面,那就是如果我是那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我将会随时被踢出局。带着这样的惶恐,一直生活下去。童年是一个孩子形成归属感,价值观和学习无条件的爱的最佳时间。
当成年人为孩子塑造了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同时传递着不正当竞争的思维逻辑。无疑孩子的未来,将会走向三个悲惨的局面,或许想成为改变世界的拯救者,还有学会伤害他人的迫害者,以及总觉得自己会被欺负的被害者。
眼前的对孩子的保护产生的直接后果更容易让你得到积极反馈,可是人只有站在一生的高度去看待时光,活着的每天才会充满奋斗的热情和意义。
焦虑的家长们,将孩子的象牙塔变得不再纯净,愈演愈烈的攀比之风,越来越多的家校合作中的物质势力,还有家长的主观经验对孩子判断形成的干扰,让校园内不同外衣包裹下的“歧视”络绎不绝,那如何让孩子避免“歧视”和“被歧视”呢?
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众生平等的普世观
物质越是丰富的年代,越是缺乏信仰。孩子的童年时代如果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体系,在未来也会同样踏上寻找自我人格的必经之路。
只有对给予我们生命的地球充满感恩,明白一草一木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的普世观,我们才可以放下三六九等的阶级观念,真正的获得人格上的自由。
培养普世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日睡前自行或者感恩。可以通过复盘一天都租了什么,记下来然后总结或者,每天写下要感谢的三个事。
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
自古便有身教胜于言传的说法,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孩子,说教只会让这个孩子学会更多逃离的方法,特别是父母们还非常喜欢说否定句,孩子永远都只记得“不”字后面的内容.父母总是在努力的为孩子的物质生活创造便利,却时常忽略孩子更要的是情感上的链接。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只有当倾听者想要听的时候,你想要传递的内容才会进入到听者的耳朵里,“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学着做孩子的榜样,不断提升自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才能真的为孩子寻找到翱翔广阔天空的入口,比起做孩子的司机,保姆,孩子更需要成长导师,在孩子年幼的懵懂之中,种下对错的真理。
培养自己和孩子的接纳力
常常吓着孩子的并不是孩子彼此,而是面对突发状况事,失却分寸的大人。
那个可以无条件热爱父母,渴望什么都做到最好的孩子,为什么随着长大,就变成了父母口中不负责任,任性的小鬼呢?
是父母教会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要做,是父母告诉了哪些人可以交朋友,哪些人要远离,是父母一次次的妥协让孩子持宠而骄,是父母的全力以赴让孩子变得懒惰,是父母的安排好一切,让孩子失去了决策和做主的能力,是父母......
只有真的学会放手,允许孩子如他所是的生长,时刻记得,孩子是为全世界养的,而不是为自己,才可以真的做到做父母的本分,只做父母应该做的事,把属于孩子自己和老师的指责归还回去,各尽本分。
结语:
面对不公平待遇,身为父母应当时刻保持站在真理的一边,培养自己的格局和见识,引导孩子去发现世界中的向善,向美,向真。
正如《三十而已》中顾佳说:“当子言降生的那一刻,我就死了,活着的是子言的妈妈。”孩子给了我们重新再活一次的机会。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我的不足,加以修炼,经过时间的打磨,相信这一场修行不仅仅是成为了孩子的榜样,同时也一定会遇到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