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院毕业离开前,我去给授课法师们顶礼,每位法师都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很多,希望我能避免他们踏过的坑、能听闻正法、能趋向正行等等;
L法师的寄语却很平淡:“下硬功夫,得真知见”。
短短八字却如雷贯耳,四年来知我者,L法师也。
我不禁回忆起L法师讲解高僧传时曾有过这样一番品评:
我们这些法师都是滥竽充数的,在古时候当法师,最起码也要是阅过藏、开了圆解的人才行,现代人耐不住寂寞,做不了冷板凳,上几天佛学院就急吼吼的想要弘法利生。
其中略有所得者,往往多虚言、狂言,听者一头雾水,甚至岔乱心神,迷魂狂乱;
大部分实无所得者,往往多闲言、漫言。闻者徒增见闻,反更以凡情滥圣解,谓佛法不过如此。
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听者、讲者之善缘福报,更非佛门之幸事。 乱讲法不如不讲法,我等可不戒吁?
话音刚落,L法师又意味深长的瞄了我一眼,我与他双目相接,羞愧难当,他这些话不仅是自谦,更是警策。
自那之后我就很少和道友居士卖弄学识,但还是不太耐得下性子去啃大经大论。
光阴荏苒,转眼毕业之期已到,可思衬四年来自己的所学却皆是些虚浮活计,今天法师“下硬功夫,得真知见”的寄语令我茅塞顿开,就像许巍歌里唱的那样;“恰似如梦初醒归途在眼前”。
法师看我有所触动,递过来一碗茶说:
你已经算是不错了,很多人连佛学院都上不完,这个时代一个出家人经不起环境的诱惑和佛学院丛林的训练,将来是不会有大成就的。
不坐冷板凳,下硬功夫,仅仅靠狂慧浮名去“弘法利生”,最终只能是一盲引众盲,相迁入沟渠。
好似一颗只顾抽枝却不愿扎根的树,越是枝繁叶茂,就越是头重脚轻岌岌可危
再者说学习经教时耐不住寂寞,弘法利生时又如何守得住繁华?
下硬功夫才能得真知见,得真知见后才能真的“弘法利生”,才是对自己和众生的法身慧命负责任。
我问L法师:知见如何分“真假”吗?
法师说:有两种分法
(一):符合三法印者是真,反之则假。
(二);实证研究是真,道听途说是假。
第一种分法是大家公认的评判标准,第二种则是我假设的一种方便说。
打一个比喻:你和我都知道三个七加起来是二十一这个“知识点”,但我是自己用口诀算出来的,你是听我说的。那么我的知识点就要比你的牢固,我还可以用口诀算出来“四个七加起来是二十八”,你却算不出来。
道听途说只能得来答案,实证和研究还能得到计算出答案的算式——二者的价值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你经常写文章就会知道:论点人人都能有一大堆,但是有论据支持的论点却很少,这就是因为不肯下功夫去实验和研究导致的,而一个没有论据的论点即便再华丽、再动听又能有多大的说服力呢?
我给法师把茶添满后又问:那学教理要怎样才能做到“坐冷板凳”“下硬功夫”?
法师说了六点,我粗浅的在这里罗列一遍。
1.要有希求心、善法欲,佛家讲“信为欲依,欲为勤依”,如果没有真正的渴望,学习提不起劲是很正常的,但这个“渴望”最好不要从名闻利养中来,要从利益众生的发心中来。
2. 要有好环境,藕益大师讲:“闻声见色多妄念,计前思后转昧心”,想要学董仲舒:“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那样的发心,并像他那样足不出户专心学习,你要先学他找个清净的栖身之处。
3. 要有体系,教下不比宗门,没有“顿悟”只有“勤学”,教理这个东西没有积累到一关,就打不了下一关,尤其是华严、天台、唯识这些高度体系化的教派,所谓体系化的意思是,你学习的路径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一步一个台阶。沉迷一蹴而就的方法,最终只能抱残守缺。
4. 要有目标:最好能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读通哪些经典?搞清楚哪些问题?目标越清晰,就越容易实现。制定学习目标要纵览全局,明确定位。
5. 要解行并进:这句话学佛的人天天听,但真正做到的人却没几个,做不到还是解决不了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一无是处的弊端。近代史学家罗尔纲说:做学问要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学教理的人不妨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去运用验证你的所学,看看自己到底学会没有?学了几分?
6. 学习教理一定要提出问题,这不是说要你去质疑佛陀的教法,而是检测自己的理路是否清晰,理解是否正确。
问题可以当做你和知识的粘合剂,有问题的时候也是你求知欲最强,最适合学习的时候。用问题这个线还能把那些珍珠一样的碎片知识串成一串美丽的手串,用术语来说,就是“总持”。
所谓的知识都是别人的答案,你的答案就是自己的知识。有自己答案的人就是一个学有所成的人,想要学有所成就一定要提出问题,并把硬功夫下在真问题上。
如果能做到后面五点,第一点的善法欲也就不是问题了。
听法师说完,我觉得收获满满的同时又有些忧心忡忡,我很疑惑自己能真的沉住气来下硬功夫吗?
记得《百喻经》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天天色渐暗,一个下乡卖橘子的小贩想赶在城门关上之前赶到前面的一座城中落脚,但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于是小贩便拉过来旁边一位路人,向他问自己要什么时候才能到达那座城。
路人看了看他回答说:“如果你慢慢走,关门之前能到达。但如果你走得快,就到不了了。”小贩感到很奇怪,怎么走得慢能到走得快反而到不了呢?他以为路人是在消遣自己,于是没有理会路人的话,挑起担子就大步地跑了起来。
然而等他一跑起来才发现,因为路很陡,所以担子晃得非常厉害,不断有橘子从担子里被颠出来。小贩没办法,只好停下来捡橘子,因为捡橘子耽误了时间,小贩就要更快地跑,但跑得越快掉下的橘子就越多,小贩就必须不停地停下来捡,时间也就越来越不够用。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小贩没有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到城里,只好在城外过了一夜。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总是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捷径,好赶快摆脱眼前的无力困境,以更快的速度冲击更陡的高峰,以期获得更大的成就。
但是往往现实情况就如同这个小贩一样,越是追求速度,到最后反而越是坏了事。
为了避免成为这个小贩和法师口中头重脚轻的“大树”,我决定接下来的几年学习生涯好好的下硬功夫,就像法师说的那样:“这是对自己和众生法身慧命负责的做法”。
如果来日遇见想要弘法利生却又像我现在一样青涩稚嫩的有缘人,我一定劝他先把佛法学好、学透、学扎实,哪怕坐冷板凳也在所不惜,否则火烧屁股时就悔之晚矣了
很喜欢这张图表达的意思:欲速则不达,凡事都有沉淀积累的过程,要稳稳的一步一个脚印。 太过急切,只会物极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