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这是一本有关怎么做家长的书,叫《园丁与木匠》。作者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
就算你不是家长甚至根本不打算要孩子,我相信你也会对这本书感兴趣,因为它会让你深入理解“人”。
作者以进化生物学、发展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对照主流文化包括书本、电视、报纸中所宣扬的种种错误育儿理念,揭示了关于亲子关系的真相。
父母关爱孩子非常重要,但不是要把他塑造成某种特定的样子,孩子天然就应该贪玩、混乱、不可预测,充满想像力。这个世界之所以有孩子,人类之所以有童年,尤其是这么长的童年,就是为了最充分地发育我们的大脑,让人类更善于学习,应对环境变化。
——一个核心观点——
在育儿专家看来,育儿是一项可以按照说明书操作的工作。
而在作者高普尼克看来,育儿是在一系列矛盾中寻找一个平衡点的艺术。
为人父母,不是工作,不是木匠做桌子,重要的不是技巧;为人父母,是园丁种花,其本质是爱。这种爱的目的,是给予他们成长需要的一个安全、温暖、自由的环境,使孩子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两个画面——
本书主要描绘了两个画面,让大家在这两个画面间的不同观点进行碰撞
画面一:当前主流文化包括书本、电视、网络各种媒体为我们展现的亲子关系。
画面二:通过结合进化生物学、发展心理学科学研究得出的关于亲子关系的结论
——三个新知——
新知一:童年的理解
家长对孩子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种工作。漫长的未成年期是人类的竞争优势,人类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采取了先探索后收获的策略。童年时代的主要作用是探索和学习。童年,是一种风险解决方案。
新知二:亲子关系的理解
你跟孩子关系越好,他越愿意模仿你 —— 但是你刻意的动作还未必有效果。孩子随时都在观察你,他不只是模仿你想让他模仿的事情。你是孩子的榜样。
假模假样地向孩子灌输知识没用。孩子能分辨出来你的矫揉造作虚张声势。首先要问你跟他的关系好不好,其次要问你自己行不行。
你是什么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新知三:“玩”的理解
孩子玩既不是浪费时间也不是休息和奖励,玩就是最好的学习,玩是一种战略需求。
六岁以下孩子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认字和学加减法,而是充分地玩。
—— 总结——
动物学会一个技能就能活着,只有人类要用漫长的童年,学习应对“不确定性”。这是童年对整个人类的价值。
所以育儿的重点,不是早当家,不是为了掌握某个技能,不是会被几首诗词,不是能加减法。
父母的任务,是提供一个环境让孩子探索。让Ta折腾、混乱、变复杂,来适应未来多变的环境。
期待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让孩子自由成长,长成孩子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