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浮”这两个字,拿出任何一个来看,都有漂泊摇晃之感,轻柔似虚幻,迷离似光影,一转眼就逝去。而“桥”,又带来一种氤氲潮湿的朦胧,三个字组合起来,更加重了无常虚幻意味。“梦字代表了一种脱离现实的境界,现实的人生,在回顾时亦难免有浮生若梦的虚幻感觉。浮字意味着漂浮、浮动的不定感。”苏枕书说也在前言里提到“尘世间的梦之浮桥。梦浮桥由此岸至彼岸,关乎尘世无常的生死”。梦浮桥,就是一婆娑世界,行走世间,如同行走桥上。
《尘世的梦浮桥》连接虚幻与真实,存在与消逝,连接了此岸与彼端的人。人物的撷取,作者是随意的,后记中提到:“关于人物的选取,我并没有明确的方向,有时候只是在图书馆翻书,突然想到一个人,就想去找与之相关的一些资料,就像从一个很小的入口进去,能看到一个很大的世界。”细细把控,可以窥见这本书的线索:旅人。此岸人与彼岸人都是旅人,有的是生活中确确实实的旅人,多数则是人生路上的旅人。他们在桥上缓缓而过,或长或短的旅途,所有的困苦喟叹最终都化为泡影,只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足迹,后人看来,都是凝结了血泪的忧伤美感。
松尾芭蕉苦行僧式的道旅,小林一茶漂浮多难、丧妻丧子的生旅、与谢芜村浪漫又入俗的艺旅、石川啄木病痛困厄的苦旅、竹久梦二热烈梦幻的梦旅、樋口一叶孤独矜傲,敏感坚忍的行旅......不同的人走过同一座浮桥,都留下了足迹。作者拿着放大镜,端详桥上的足迹,娓娓道来,不评判,只是介绍,人物的一生被平铺在纸上,向我们展示或阴暗或闪光的地方。淡淡的人物,枯墨绘图般的心绪,像盛开的樱花飘落在地,美的令人心碎。
正如作者所说,“发现的过程很令人喜悦,虽然我始终只是一个外围的旁观者”。作者将自己隐去,缓缓的诉说他们的生平经历,平淡真实,那些逝去的凄凉痛苦在笔下被均匀的冲淡。像是游览山间,观看大好风光时突然兴之所至,随手记录几笔。随意性的记录诉说,温暖柔软。
在尘世的梦浮桥上,他们走过爬过,痕迹凝固,为后世留下了琥珀般惊心动魄的美。这些旅人,生活或顺途或坎坷,命运或悲凉或幸福,遭遇或不幸或幸运,都努力的留下痕迹,不肯被命运裹挟卷拂,向后人诉说着他们的故事,在桥的彼端凝望此岸。消逝此岸,活于彼端,在这梦浮桥走一遭,留下了痕迹。后人所见,是血肉饱满,栩栩如生的生命。
且努力活下去吧,这尘世的梦浮桥,这尘世的旅人。露水的世,虽是露水的世。
–––苏枕书《尘世的梦浮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