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一个经典,如果有一个善意在你面前,能否大大方方的去享受,把它当做上天对自己的眷顾。
可曾畏畏缩缩,当回过头来,又想要这个享受时,却又莫名其妙地压制不住内心那瞬即的暴躁。
明明知道自己很想要,也真的需求,却还是忍不住想起在乱七八糟的地方学会的那些套路,要假装起无所谓,其实大多时候或许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了,仿佛只有这样,才是自己的人设。
犹抱琵琶半遮面,脸上是面子,遮掩的是那从未意识到的欲望。
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真的很孤单,却很喜欢给自己找百般理由,也知道自己渴望某个人的善意,自己正需求,却非要表现出,其实自己也可以。
会不会有种,得到了吃不到,吃到了又享受不到,享受了又不解恨,唯唯诺诺走了过场,蜻蜓点水,何必呢?
拿个例子,就像去玩,早已准备好了,玩的地方也极合心意,干嘛非要提起往日的不甘、明白的规划,尽情酣畅又何妨?
记得上学时,有想过,将来有了自己的房子,就可以为所欲为。做顿饭吃两天,没人嘲笑;洗过澡不擦,没人嫌弃;焊死在床上刷手机,不会挨吵。
可是长大了,再也不会如此肆无忌惮,哪怕是两个人相处,也不敢把真实的我交出去,表现出来的那种优秀,就像好些个场合,被好些个人用好些理由去夸你,激情的过后衍生出一丝空虚。
自信,强大、无私、谦虚……这些工作中的面孔,被无限制地复刻在生活中,从小心翼翼到时刻担心。
怕,真是怕,怕在某一天有人说:你好像变了。
可曾想过在黑暗中仰望星空时那莫名其妙的恐惧,在空旷的大山中被无限放大的空虚。
有人解释,诸如:边缘、自恋、焦虑、抑郁这些,归根到底都是一种起因,自我认同感的缺失。
如果,不再害怕无意中被暴露的懦弱、欲望或懒散。我想,我不会去相信那些个大师,把自己的不足展示出来,借着克服心理障碍的名头,让路人来欣赏自己的愚蠢。
在某一天,我意识到,我可能需要的不是发泄,而是某个人,某个可以跟你一起疯,一起浪,一个跟你一样有缺点的人。
看到好多高人的文章,自我感悟一下,有研究心理的人讲,这都源于情绪的表达。
从不缺乏勇气正视自己,也从不缺乏勇气卸去伪装,但那个可以跟你一起疯的人,又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