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712天】
想问问大家
都用什么方式
来记录日常呢?
之所以提起这个话题,是源于年底了。
这两年一到年底就会买趁早的灰色皮年度效率手册,买来兴冲冲写一段时间,尔后,就没有尔后了,剩下的半年,空白一片。
翻看记录的笔记,计划,细碎的日常,想法和完成,那些每一个具体的日子。
人不知道为什么会对自己的笔迹眷恋。
也用过很长一段时间,用印象笔记来记录日常行程,工作记录,读书所得,与日常琐事的心得。
在细细碎碎的记录里,有我不断成长的轨迹。
但是为什么我都没有坚持下来呢?
包括我现在在打卡的日常记录,还有锤子便签里的日常记录,它们四处散乱着,不在同一个地方,也不容易寻找,再过后,估计就找不着了。
今日做瑜伽时,想起这件事情,觉得梳理一下会不会能够寻找出答案?
效率手册:写着写着就失去了耐心,我还是耐心不足,可能是因为觉得如果没有事情做的日子,就会停下来记录,久而久之,也就忘记了。
但是我还是很喜欢买,而且买了三年以后,买这本子已经不单单只是一年一度的效率手册了,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种对自己的意义,每一年本子上刻印的年份都不一样,这样的积累下去,以后肯定很有意思吧我想。
印象笔记:一开始还觉得很不错的收录和记录的软件,现在越来越觉得不喜欢。可能是因为觉得文件越来越多,付费使用后,这些记录纵然随时可以察看,却让我有一种被绑架了的不自由感。
这种感觉让我很是抗拒。
于是也让我不知不觉放弃了用它。
尤其当我手机不小心默认了台湾版本后(只因为喜欢繁体字),印象笔记安装也就默认了英文版,很不方便,又改不回来,就更不好用了。
微信原本能直接保存文章到印象笔记的功能好像也改了,我见保存不了,就没有去研究。
所以?
我接下去如果还是想要去记录自己的日常,用什么方式呢?一方面我觉得记录很有意义,源于我现在翻看过去的记录觉得很有意思;但另一方面,不得不说我太懒了,想做的事情没有好好去做。
想起《今天也是小春日和》的爷爷他居然每一天都认真仔细地做记录,而且用笔记录,还按照日期排列,满满一书柜的记录,就觉得真是太有意思了啊!但是在他去世后,还有奶奶也去世的话,这些记录,还有谁会在乎呢?
问,记录这些,谁会在乎呢?
我会在乎,我回答我自己。
就像一个人的文字,日积月累地写,默默地写,最终没有任何人看见,但他还是写。
他消失了,文字也消失了。一样的了无痕迹。
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就像远古时代的人们怎么都无法想象千年以后的人们能够根据文字的记录还原出他们当时活色生香的生活。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痴迷于文字吧?这也许也是基因的秘密吧?(最近虽然没有读生物,但用这个词汇解释问题,似乎成了我的习惯。)
读《清零,做自己人生的修缮师》,刚好有这样一段:
我们生来有着对“空”的恐惧,我们的思想,情感和信念,我们脑海中的东西就是我们的财产,要用冥想的方法来放空这一切,引发的是躁动而不是平静,因为我们害怕,害怕放下它们,哪怕它们可能是无用的可能是错误的,一旦放下,自己就一无所有了。
为了不让自己一无所有,我也会一直一直写下去的。
▲
关于本文
——林青澜,生活美学家
私宅设计师,探索生活美学,空间美学,生活应是鲜活而有趣的,我喜欢具体而美好地生活着,以享受世间美好为终身情怀。
做个优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澜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