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长志
为政第二
为政篇主要讲的是为政这件事情的要点。
十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这一章是圣人讲看人之法,懂得看人识人是为政很重要的能力。圣人治世,所作所为没有小事,都是牵扯到天下百姓福祉的,所以看人识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小的事情托付给人,只要按照这个人的长处选人就可以了;如果是治世的大事,又怎么可以轻易托付呢?
《说文解字》说“所,伐木声也。”《诗经》曰:“伐木所所。”“所”字本义指伐木所处的地方。这里做介词用,采用“介词+名词/动词”结构,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比如成语衣食所安、各尽所能等。
“视其所以”的“以”是“为”的意思,“所为”即具体在干什么,比如从商、读书、种地等等。是先从大范围分辨的意思。“视其所以”是观人的大概,是按照大类进行大概定性,最简单的分类方式就是“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
“观其所由”的“由”字是“通过什么途径”的意思,面对同样的目的,每个人选择的途径是不一样的,方式方法也是不同的。譬如读书是“所为”,即读书的这类人。但读书的目的是不同的,有为己而读书的,有为名而读书的,有为利而读书的,所以要看这个人为什么做这件事?这里侧重指心术正不正。
“所安”的“安”指安定安乐,即心所安处。基于心安乐处的行为是乐此不疲的,否则就会不安不乐,易生改变,没办法长久的。就拿打麻将这事情举例子,如果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愿意打麻将,坐下玩三天三夜,还是精神很好。但是如果是别人花钱雇自己去打麻将,打麻将的动力源于外力,并非发自内心的愿意,别说三天三夜,坐半天就腰酸背痛了,根本原因就是这件事不是来自心所安处。迫于外力去做的事情,不管这个外力是利诱还是威胁,效果是一样的。迫于养家糊口的工作让人觉得很累也是同样的原因。
“察其所安”就是看他心所安处,也就是他本心爱如此,如果是偶然能安,是不能长久的。比如这个人平日喜欢眼睛长在头顶上,瞧不上这个看不起那个,傲气跋扈,就算暂时迫于形势不得不谦恭有礼,也是没办法长久的,一旦外部压力没了,马上又恢复睥睨四野的架势。对他来说,心安处就是这个地方,偏离自己心安处自己也觉得难受,一旦恢复旧状态,心就舒坦了。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中“视、观、察”这三字是从浅到深的次序,“视”侧重从大分类看,属于一般情况的看,比如对一个具体的人,先大概看一下他是干什么的,属于士农工商什么行业等;“观”侧重从大体上看,比“视”的程度更详实深入;“察”侧重从细微处深入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次序就像淘米,淘第一遍,先把容易分开的糠和沙子去掉,第二遍第三遍是进一步去除杂质。“所以”只是个大概;“所由”是看他所从之道,如为义,为利等,侧重三观的判断;“所安”是看能让他心安定下来的是什么。
“廋[sōu]”字本义是指借助山崖地势搭建的房子,山崖旁边盖房子显然利于隐蔽不容易被找到,所以“廋[sōu]”在这里指藏匿、隐藏。“人焉廋哉”是说按照上述三点看人之法,必然就能看清楚具体的这个人了,三点看人法是识人用人的关键所在。重复加反问表示加重肯定,着重表示这种看人之法是毋庸置疑的,被观察审视的人是无处遁形的。
孔子教人的观人之法,不仅仅是对别人有意义,从为学者修身的角度,以此自省亦不至于自欺。“视其所以”即看自己的大方向大范畴。“观其所由”有两个要素,第一是看清自己的特质是什么,擅长什么,拙于什么等,这是自知之明的范畴;第二是自己要达到目的通过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达到,底线是什么等等。“察其所安”即扪心自问,自己的心安处究竟在什么地方。按照这条线顺下来自然就是一个“不自欺”的功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