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龟的马佳(吴佳)
《远村行走》作者专业行走,做了一件差不多和“愚公”一样看起来“很笨”,但更有意思的事。
通过多年业余时间的专心行走,他用文字把秦岭山间的各处褶皱拉开了放在纸上,用文字记录了秦岭的皮肤纹理埋藏的老村老人老事情。
1
秦岭深处有故事,说的就是这些其实并不轰轰烈烈的农家日常,因距离被保藏。
当年“愚公”移山,一定铲平了不少山里的故事,还没来得及被记录,就“断电体”了吧。
写到这句,我又忍不住看了看专业行走亲笔签名相赠的《远村行走》,心里真踏实。
这本书是秦岭当下风貌的拓本,是未来秦岭记忆的保险箱。
这本书的读者朋友,请你们慢慢享受远村,书中会是你们和秦岭最近、最温暖的距离。
2
我和《远村行走》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书的孕育期了,落实在“行走”二字。
我和本书作者,还有一帮同是好友的周末徒步党,是本书发育期的核心路线开发人员。
专业行走的“专业”除了文字专业,文化调研专业,主要体现在专业忽悠我们进山陪他周末浪上。
行走初期,这家伙走的是佛系路线,进山坚持为全班人马备粮备水,粮是两个白馒头加包榨菜,要不算上路前干了的红牛一罐,水就是白水一瓶。
若被问起此班盘缠,进山何思何想?专业行走会跟你普及进山知行合一的行走指导思想,“吃得清清淡淡,如身边田野村舍一般朴实无华”。
各位读书时,不知能否有幸同样体会出某些早期作品的一股清流?如馒头般耐人寻味,如纯净水般余味清甜?快去读吧,很神奇的……
3
当然,行走如修行,走得越多,见识和功底越得突破。
专业行走多年不止突破了秦岭数条山川屏障,笔触和感悟也随了山势水气人情更加交错纵横,丰富,温暖,缠绵。
我料想,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能走出如此一番有情的文字吧。
专业行走的“行走”并非一场“中年危机”的出走,进山躲避俗事烦扰,周末回血放松那么简单。
我们聊多了,我才发现,这家伙打小,自己就是个“山民”。
他老家在贵州大山窝窝里,被层峦叠嶂夹成妥妥的“背包客”一族,整日背着箩筐割猪草转山“徒步”的经历,可是专业行走的“源代码”。
他对大山,对山民,以及这一切交织的记忆和生活方式都有着“义不容辞”的感情。
他已记录的秦岭,是他的另一个家乡。
他眼中的山,是一种值得珍惜体会的生活方式。山民,房屋,故事,都是从他记忆里走来有温暖的所在。
我在远村里找到过我的故乡的影子,也希望这本书能带给你一点馒头、榨菜、白水般朴实善良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