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莉拉一起去找堂·阿奇勒要布娃娃的时候,慢慢走向那些年最害怕的人,去探索自己恐惧的时候,开始了彼此的友谊。
我和莉拉出身于贫民家庭,面对的是家庭的暴力,社会的黑暗与校园的欺凌。所幸两个人学习都很好,尤其是莉拉,深得老师喜爱。在对比之下处于第二名的我,心里却是难受的。这种羡慕嫉妒以及带有一丝丝恨的情绪,却是课堂上两个好朋友之间正常的心理交锋。在进行竞赛的时候,聪明的莉拉总是在盘算着人际的关系,结果天不遂人愿,依旧引发了一场校园的欺凌。当莉拉第一次将花楸果收藏起来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背叛。但临近小学毕业的时候,老师找家长进行谈话,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们补课。我的父亲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支持上学,而莉拉的家人则做出了相反的决定。这使得我和她的人生开始走向两个方向。
西方文化中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在《童年》的第13部分,两个好朋友的人生开始第一次转型:
其实莉拉不能继续上学主要还是因为经济的原因。作为一个穷困的鞋匠的女儿,他的家庭根本负担不起昂贵的学费。莉拉虽然有过挣扎,想通过写小说、竞赛来继续讨论教师的欢心,但莉拉家人的行为让老师和校长失望,认为:“假如一个人想一直做庶民,那他的孩子、孙子,都会命若草芥,不值一提。”
面对命运的改变,莉拉在抗争无效之后,准备拉着我一起堕落,所幸一场雨改变了她的计划。在家中的抗争,导致她被父亲从家里扔出,摔断了胳膊。而童年的阴霾堂·阿奇勒在自己的家中被人杀害,失去了性命。
所谓的界限消失,其实就是莉拉进入青春期的说法。到了青春期以后,就会有一些叛逆的行为,而这些叛逆的往往会影响正常的判断,导致在人生的选择上出现偏差。莉拉就是这个样子,以她的天才的聪明才智,她完全能够跳出阿不勒斯这个小圈子,但她没有。
面对在学业上的失利,莉拉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她和哥哥里诺努力的改良鞋子的做法,想要通过努力达到上层社会,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因为家庭的制掣。
整个青春期其实就是莉拉放弃的过程,她慢慢的放弃了读书,放弃了梦想,混在一群纨绔子弟中间,成为八卦的源头。繁华背后其实是孤独和寂寞。与之相反的是我,在读书的孤独之后,艳羡的却是这种繁华,嫉妒者莉拉的生活。就从来没有想到过莉拉也是在嫉妒着我的生活,虽然最后选择了嫁给富人。
这本书的名字叫《我的天才女友》,但谁是天才呢?看着手中的我拼命努力的样子,看着莉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再学习生活工作上超过我,这种看似塑料闺蜜情里面却又包含着深厚的友情。孔子说过,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放到他们两个身上却能完美的表达这个意思。无论是我还是她,对于彼此来说都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