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浅薄,愁也浅薄,爱读诗念词,半懂不懂。而今年长,经历过一些事,对生活建立了一些个人经验,重读唐诗,结合蒋勋的解读,感觉重新认识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唐诗。
蒋勋的解读与其他人不同,着重于诗人感受,不太推崇隐喻或影射。
个人以为,中国历史上多有因言获罪之事,而且指桑骂槐之文常有,没有影喻可能性极小。不过,诗人写作当下,对什么人什么事,当时有什么隐情,后人只能推测,如何理解也是各有各言。
如果读诗的人能在模糊的字眼中挑动私人经验,引发共鸣,进而获得享受,就得了,不必非要追究写作人写作时的真实感受。而且感受那么复杂,写作者本身也未必能厘清呢!
国人爱分析归纳总结,许多写作者叫苦不迭。我讲山是山,写水是水,你非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气煞人也!
准确地传情达意这么难吗?确实很难,中间有座巴别塔。
一个明智的阅读者,对文学作品持简单标准,带来美好感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