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这一能力,是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所不曾存在的。没有哪个老师或者哪门课程告知我们,如何去倾听别人。但市场上关于沟通、管理和领导力等各种书中,都会提到倾听在有效沟通过程占据的重要作用。
对于“倾听”的各种解读
第一次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是在学习《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
当我们的孩子有了情绪有了困惑而又不自觉的时候,这时的孩子处于“问题区”。对于“问题区”的孩子,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用说教的方式教导孩子,或者批评指正,最糟糕的是不承认孩子的问题或者情绪,惩罚孩子。而《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中用大篇幅的内容强调,面对一个大吵大闹极度不配合的孩子,或者稍大一点会生气的孩子,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张开一只同情的耳朵“积极倾听”,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表达他的想法,引导孩子倾诉,接纳理解并疏导他的情绪,效果绝对是立竿见影的。
积极倾听,多么好的提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柯维博士把这种倾听称之为“移情倾听”,即共情倾诉者,站在对方的角度深刻理解对方倾诉的内容。柯维博士认为,移情倾听可以帮助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账户”。情感账户存储进去的信任和尊重,而建立情感账户的基础是良好的沟通。
柯维博士七个习惯中“知彼解己”就是关于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把“知彼”,即努力了解对方,尤其在沟通过程中的移情倾听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在“知彼”之后再想办法让对方了解自己。因为倾听者积极的姿态,为沟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解己”即让别人了解自己就变得轻松很多。樊登老师在《可复制的领导力》中也提出,善于倾听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的必备素质。 据美国一家调研机构对职员的调查,管理者最受欢迎的素质,排名第一的是“善于倾听”,而管理者最令人讨厌的素质是“blank wall”,即员工像是对着一堵墙再说话,没有任何的反馈会让人无比痛苦。
《可复制的领导力》这本书中举了一个特殊的例子,汉高祖刘邦。刘邦原本是沛县的一个小混混。他自知才疏学浅,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安抚百姓、调度粮草又不如萧何,可他却非常善于采纳他人的建议,身边的能人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善听”的刘邦,跟拒绝听从范增良言的项羽在鸿门宴中的鲜明对比也成了历史的经典。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是否善于倾听是作为管理者必修的课程。
倾诉和倾听不同的心理机制
人天然是想要倾诉的,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去,引起他人的共鸣。网上有这么一句段子:一个人用了两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会闭嘴。每个人都想把自己当作谈话的主角,滔滔不绝的发表自己的高见。
其实人们更喜欢的是肯耐心听别人说话的人。不掺杂自己想法和评判的移情倾听是一种反直觉的思维方式,是需要思考思索层面的脑细胞才能做到的,是跟我们本能相对抗的一种脑力劳动。
积极倾听的前提是倾听者暂时放下自我,以一种接受不同意见的大度和谦卑,以及打心底里对倾诉者的一种接纳和尊重。倾听是一种姿态,是一种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谦虚谨慎的姿态。这种姿态,能使你倾听到最真实的话语,接触到最真实的答案。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倾听者的姿态,就是那样安详地坐着,眼睛盯着你的面庞,表情随着你的快乐而快乐,随着你的痛苦而痛苦,他很少说话,但每一句话都说在了你心坎上,每一句话都能激起你更多的倾诉愿望。所以倾听是探知他人内心的世界的一把钥匙,也是获得朋友信任、拓展人脉的一种手段。
如何学习倾听?
既然倾听如此的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学会倾听呢?
1. 培养自己倾听的愿望,形成倾听的习惯。在交谈的时候,不要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要着重听对方 的信息。在听的过程中,不轻易打断对方,这不仅仅是倾听的技巧,也是对人的一种礼貌和尊重。
2.倾听的重点是吸收对方的信息,先不做“对”或者“错”的评判。通过“复述”或者“提问”的方法使倾听更加有效。倾听的时候注意对方的肢体语言,帮助你解读对方没有说出来的那一部分信息。
3. 用认同缓解对方的失控情绪。如果一场艰难的谈话在进行中对方情绪失控,《可复制的领导力》中提出一种方法,用“反映情绪”,其实等同于《父母效能训练》中的“积极倾听”。当对方情绪出现波动的时候,通过一系列的询问让对方认识到自身的情绪状态。樊登老师说,他的亲身经历是,对于一个情绪失控的人,只要能够想办法让对方说“是”,对方的情绪就会缓和下来。
倾听如此重要,希望你能从本文中get到此技能,助力你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