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下成长
西湖的确值得一游,三年后的今日,杭州实习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也就是在那个暑假,那个有可能是此生最后一个独处的时间,让我意识到,我应该去考研,促使我做这个决定的,是家人的建议——就业。
并不是说我叛逆,非要与家人对着干。父亲和姐夫都建议考研,尤其是姐夫,他本身就是教师,对这个行业最有发言权。假使我有机会本科毕业就成为有编教师,能够稳定下来,对家人,对自己都是比较好的选择,即使不满意,在考研也不影响。反而,现在考研,先不说难度,学历迅速贬值的当前,三年后硕士文凭能否让自己的竞争力上升一个档次,还是未知数。
我不禁要问,我读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回小县城、甚至是乡镇教书吗?父亲的回答并不无道理,他所希望的,是子女有个稳定的收入,有个安稳的家。这也是大部分普通人的想法。对啊,这就足够了,还能奢望什么喃?但是自己却不这么想。
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吗?
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并不需要回避这一点,我也并不需要可以抹去身上的痕迹,所以,我想离开那片绿土地并不是因为我看不起它和那群人。身边的同学不少来自乡村,对于今后的出路,如能当个中学教师感觉足矣。也许是我太骄傲,年轻气盛吧,我就不觉得走到这一步应该停止了,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早已感觉到,早已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从一出生就注定,我们一辈子努力达到的,或许是别人未出生就拥有的。父母倾其所有能够帮助我们达到的,也无法弥补那些差距,那我们谈何报答父母喃。
备考期间,我回答了一个条友关于家境、考研、就业的纠结问题,我的回答是:
我读的师范类专业,顺理成章可以成为一名高中教师,这是我家乡的人特别满意的,也因此家人无法理解我会什么会坚持想考研。
家人不少从学历贬值,从就业机会叫我把握当下,就是没有提过家庭条件方面,家人不以此为理由,这让我更加觉得自私。
但是,换个角度,我顺着家人的想法,结合自己所学,成为了一名高中教师,回到自己的小县城,开始结婚,买车,买房,成为各种奴。我姐姐就是现成例子,毕业三年结婚,抚育下一代,买房,我知道这就是生活,但是我一个男生,除去这些开销,我能有多少资本报答父母。
假如多个几年的自私,能够换来不一样的生活,我觉得都是值得。而我的父母,没有以我认为的自私来捆绑我,我自己为何应该为了满足自己所谓虚假的不自私,而选择长远的慢性自私。
所以,我们都应该知道,我们考研,或者不考研,想要成为什么样子,对不对得起父母及关心我们的人,有没有能力来回报他们,倘若没有足够能力,将来父母耄耋之年,将该依靠谁,是已经或者正在事业有成的我们,还是还在将就生活的我们,甚至不能正常生活的我们。
我不由的想到了我姐和姐夫,他们都是老师,双方家庭条件都不好,他们结婚后,才几年就在县城买房了,现在小孩已经在县城读书了,就是我读高中才第一次去的县城。可以说成功了吧,这就是常人觉得幸福的生活了。如果愿意,我今后的生活应该就是这样,不过买房估计就够呛了。
有姐姐是幸福的,而我有 两个,这里说的是大姐,大学期间,去她家比回自己家还多,也常看到他们为了生活盘算很多,计划良久,所以很少有机会旅游放松,丰富生活。
可能是我太过理想化了吧,也许这就是生活,但起码,现在的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并不是说我不甘心,而的确我并不满意这种生活,曾经我也向往归隐山林,因为是是我变的功利了吧,且不说一定要去北山广深,起码自己的平台可以高一些,而我也许是还未体验过养家的辛苦,所以并不以财物为标杆,即使世人以此为准则,我也不屑。
暑期独处,确实很可贵,我不仅读了几本小说,也在家人的“游说”下,认识到我应该去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