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有无限大权利的导演,给自已的人生电影设计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尾吧~”
Hello 朋友们,欢迎来到本期分享~
背上与大腿的部份肌肤还留着前几日烈日灼伤的痛,我们明明都是那么讨厌伤痛,但很奇怪却总是忍不住伸手去触及,细细的感受痛觉从背部慢慢向身体所有感观蔓延,那种感觉很极致。就像有些恋人要通过作去证明被爱着,有些人通过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感受自己活着。
尽管知道“凡所有相,皆为虚妄”,但当一个人修到没有任何情绪,欲望,都接纳放下,那么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人活着的滋味。
可能是那些喜出望外,对冲了生活中曾经的许多苦;可能是因为失去而学会的珍惜,无论是时光还是人;还有抛开两性人性的清醒,灵魂相遇后无名地悸动与期待,哪怕没有以后;人生路尽管没有那么多心想事成,但会因为被支持而倍感温暖;还有在付出中重新理解得到,从而找到事件与人生的意义。
“心不苦则智慧不开,心不死则道不生”。
佛教中有“第六根”的概念,指的是除了五官(眼、耳、鼻、舌、身)之外的“意”,也就是意识。
在我们的日常讨论中,虽然很少明确提及这一概念,但实际上它无处不在。意识作为第六感官,与其他五官并列,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
当我们的内心处在平静时,有一个第六感观的“意识”(涉及思维、情感和意识)以超越正常五感的感官限制,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世界。
所以当一个人心苦时,想要解脱则必须获得人生真相,也就是必须让自已超越正常五官(眼、耳、鼻、舌、身)的感官限制,深入了解自我与生命,从而看清一切“相”背后的本质,溯源解绑,真正创造属于自已的人生。
在这样的感官超越之下我试图重新理解“舍得”。
或许是从小深入骨髓的匮乏感,与社会教化的安全感让我深知自已并没有真正“舍得”。
“舍得”这个词一生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但好像用得最多的语境是“你怎么舍得?”然后不免一阵惋惜。
舍得,舍得,突然发现人真的有时候好傻,“舍”一直在“得”的前面,顺序早已暗示地明明白白,哈哈~
但我知道这很难,真的很难,尤其是当自已很需要这样东西的时候。人生中的很多痛皆来自于害怕失去与各种执念。
结合上面提到的“心不苦则智慧不开”来谈“舍得”。如果今天手里有1000,给出1或者100算还可,精神上相对比较轻松,但要给出900或者全部给出尤其是自已正好也很需要的时候,这个时候就真的很考验一个人的智慧与格局,这种极致的拉扯不得不逼迫我们去探索自我、真我与生命的本质。
财富的本质是能量,而能量是需要等价交换的,如果因为小我、自私与贪婪,那么好的运势只会流走,流向能够容纳它的人。所以所谓的“爱只流向不缺爱的人,财富只流向不缺财富的人”指的不是当下实际拥有的具体事物,而是心性上的本自具足,配得感与给予。懂舍才能聚气聚人,自然就拥有更高的能量与这个世界交换。
而当我们重新理解这个世界后会发现一旦生活中缺少了曲折、困难、逆境,各种作为无不顺心如意的时候,人必将没有敬畏心与感恩之心,变得骄傲专横,不可一世。适当的忧患、痛苦、烦恼,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没有事件的发生,我们又如何修已,渡已,可能也会与“人生真相”失之交臂,最终只能在茫茫的人生大海上颠簸不定,偏离方向。
心不死则道不生。
在人生的旅途中,哪怕被告知永远要望向美丽的地方,但也不免始终携带一抹浅浅的无奈,直至慢慢理解“万法唯心所现”这句话。
这是我们的第11场沙龙,给品牌方做,主题是由意大利歌剧延伸出来的《魅影时光》。
回到厦门从零开始,从一个念头开始,到现在这么多人共同来完成我们团队的想法,看似为品牌服务,但实则是在完成自已人生的作品,回头看想想真是令人起鸡皮疙瘩同时无限感恩。
Martin Margiela曾在记录片里写到“THANKS TO EVERYONE WHO HELPED TO MAKE MY DREAM COME TRUE”.让我很是感动,但同时在想到底应该做成什么样才有资格有一天写下这段话?别人又凭什么帮你完成你的梦想?
而我今天的新解读是:因为我们的人生皆是自已意念的投射,念创造了整个体验的世界,因为感恩,因为敬畏,因为相信,因为行动,因为创造价值,所以能量聚集显化出的人事物来助缘完成梦想。
因此我们只需要在静中去“破相”,只管无限去感恩,去敬畏,去舍,给予,去相信,去创造,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与资格说出“THANKS TO EVERYONE WHO HELPED TO MAKE MY DREAM COME TRUE”.此生无憾!
人生就像一个汽水瓶,你不开它不响。但只要你拿起子轻轻一撬,它马上就喷出来。而“所有发生在我身上的事皆有利于我”这句话就像这个撬瓶盖的起子。
现在请你作为导演,有无限大的权利可以给自已的人生电影设计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尾,想想,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尾?
朋友们下期见!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