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在我刚刚了解清朝历史的时候,就听说了曾国藩这个名字。在我看到的史书中,有些说曾国藩是拯救清朝的圣人,也有的人给了他“曾屠夫”的称号。那么曾国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从头讲起。

  在湖南湘乡一个叫白杨坪的地方,有一户姓曾的人家,世世代代都务农。曾家有一个人叫曾玉屏,他从小就不务正业,每天被父老乡亲讥笑,所以后来他突然发奋种田,一直很努力,但是却没有读书,所以后来曾玉屏生了一个儿子曾麟书之后,就执着于让他读书,曾麟书也十分的努力,但是可惜天资不够,一直考试都考不过童子试,1811年曾麟书的长子曾子诚出生,曾子诚6岁就入私塾读书,8岁曾麟书自己开了一家私塾授书,曾子诚也进去由曾麟书亲自教导,14岁曾子诚跟随曾麟书考童子试,1832年父子俩第六次一起考,21岁的曾子诚被考官在当众之下指出“文理太浅”。此时的曾子诚不禁陷入了思考,考科举到底是不是自己该走的路?很多人收到这样的打击早就该颓废不堪了,但是曾子诚没有,不但没有这个时候曾子诚认真的反思了一下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文笔思路僵化,于是便闭门不出,用功学习,竟然在此之后文笔有了很大的长进,于是第二年曾子诚第七次参加考试,一举考上了秀才,进了长沙岳麓书院,次年乡试又中第十六名举人,次年会试不中,又发奋读了一年史书,1838年27岁的曾子诚再去考会试,中三甲四十二名。之后的殿试中取得一等第三名,后来皇帝看到他的文章又给他提拔到了第二名,就这样曾子诚成功闯进了北京城。

  考了这么高的学位,曾子诚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名字给改了,从曾子诚改到了曾国藩。曾国藩来到了北京诚之后并没有被北京诚的繁华所迷惑,反而继续反省,努力学习。正常人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应该好好的在这大都城享受享受,或者和那些朝廷中有权有势的人们打个招呼喝个酒,为自己的未来铺一条路,但是曾国藩却把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每天和文化之士交流。1840年庶吉士考试中,曾国藩名列二等十九名,进入翰林院做一个七品官。后来在皇帝举办的随机大考中,获得了二等第一名,从五品官。后来又经过几次大考,曾国藩直接升到了二品官,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名号罢了,曾国藩平常做的事情都是官样文章,例行公事。正当曾国藩以为自己不会有什么作为的时候,转机来了。

  转机是什么?1850年2月,道光帝驾崩,19岁的咸丰帝登基。登基后咸丰帝下了诏书,让朝廷中的大臣进言,告诉他该怎么治理好一个国家,曾国藩本来就觉得朝廷腐败不堪,这么好的机会肯定不能不用,而且他觉得自己至少是个二品官,于是尽忠直言,写了一份文章来告诉咸丰帝怎么做一个好的皇帝,咸丰帝收到之后大怒,他觉得曾国藩是什么人,敢教自己怎么做皇帝,但是后来他想了想,觉得曾国藩也是为了国家好,于是压制了怒火,降旨褒奖,但是并没有采用曾国藩的建议。曾国藩心灰意冷,1852年6月转任江西乡试考官,逃离了京城。但是在去江西的路上,曾国藩接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于是回乡守孝。

  这时候转机又来到了曾国藩身边…1851年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清朝看似有很多的军队,但是内部腐败,官员腐败不好好管理,士兵懈怠不好好训练,根本抵挡不住太平天国,所以咸丰下诏让那些退休大臣或者丁忧在家的大臣为团练大臣,起兵抵制洪秀全。总计43人。那曾国藩要不要为清国卖命呢?

  从一方面讲,咸丰的这个决策很不切实际,正规的军队都无法压制洪秀全,让这些农民文人来抵制又怎么能抵制?而且朝廷之前对曾国藩是那样的,态度恶劣而且也没有带给曾国藩什么,甚至都没有运用曾国藩的才能,曾国藩又凭什么为他们卖命?凭什么呢?凭曾国藩的一颗仁心。这就是另一方面了,曾国藩自幼读书,一直跟随儒家的大道前进,儒家说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当一个忠臣,国家有难,为何不救?而且太平天国的主旨是什么,是耶稣,是天主,他们压制了清朝,儒家的地位在哪里?曾国藩就凭借着这个理由参加了团练。

  那么既然已经参加了,就要思考怎么取胜,怎么压制洪秀全。之前国家虽然说有五十万大军,但是都分散在各地,要是打仗的话再从各地抽调人来,这样的话将士们习惯和打仗方式大有不同,无法融合,将与将不相进,兵与兵不相和,胜则相嫉,败不相救,这样的军队怎么打胜仗?所以曾国藩需要新的方法去编练军队。首先从上述清朝大军的问题中看来,一支好的军队就必须要团结一心。首先是将领们,如果想要将领有仁爱之心,有策略,就要选择那些有忠义之心的读书人为将领,这样他们都尊崇儒家的大道,自然目标和向往都一致。然后就是将军和士兵之间要团结一心,曾国藩想到的主意是让大帅来选将领,将领选营官,营官选哨官,哨官选队长,队长选士兵,这样形成一个共同体,就保证了兵将一心。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练兵,怎么选兵。他选择了那些朴实笃信的农民当兵,激起他们的保家之心,教他们政法技艺,又用严明的军纪来约束军队。就这样曾国藩练成了一支团结一心的军队,并称他们为湘勇。但是他出山不久,就被咸丰皇帝压制,为了不惹祸上身,他主动迁出了长沙。

  湘勇的第一次战争是在衡阳,出师不利,遭到了湖南官绅的嘲笑,又在靖港大败,曾国藩已经没有了获胜的希望,本来打算一死了之,但是被救下。之后战局逐渐好转,塔齐布大胜一场,后曾国藩一举将太平天国从太平天国赶了出去,咸丰帝大喜,在曾国藩攻克南昌后,给曾国藩升官二品,担任湖北巡抚。但是军机大臣进言说给他太多权利曾国藩恐怕是要造反,咸丰就给了他一个没有实权的兵部侍郎,后来接连被困,军饷也越来越少,后来只能寄人篱下,1857年曾国藩父亲病逝,回乡奔丧,曾国藩趁机上书皇帝说要是不给他实权的话就回家守孝,打算以退为进,但是这时太平天国中刚好是杨秀清事变,很脆弱,朝廷接连获胜,于是根本不在意曾国藩,于是就同意了。事后曾国藩反思了自己,觉得自己应该能屈能伸。后来太平天国在石达开的带领下再次崛起,咸丰无人可用,只好再次征用曾国藩。

  但是再次登上战场的曾国藩发现自己的军队与太平天国征战多年,现在已经精疲力尽,士兵志气也日渐消退,而且朝廷给的补给也很少,几乎是无粮无饷。这个时候曾国藩需要怎么办才能让士兵志气大涨?后来他决定用士兵们本能欲望的弱点来解决问题,跟他们说等打败了太平天国就给他们俸禄升官,并且为了解决无粮无饷的问题,曾国藩允许他们在打下的地方肆意抢劫他也因此有了曾屠夫的称号。之后咸丰又给了他一个从一品的官,封湘勇为湘军。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破天京,在里面大肆抢掠,就这样强势的太平天国被灭。

  但是取得了巨大成果之后的曾国藩很快就遇到了他的问题,在一举灭掉太平天国之后他发现朝廷对于他的压制更为明显和严重。朝廷不断的介入湘军内部,尝试瓦解湘军内部,而且隐隐之中控制着湘军。那么曾国藩现在有了成就之后收到这样的对待,有些人建议他反叛。但是他为了坚守儒家的宗旨并且为了不弄出更大的麻烦来,主动把十二万的军队裁到了二万,并打算着平安度过余生,为洋务运动做准备。

  但是转机又又又来了,1870年,天津教案事件发生。七国在事件发生后之后又不断的向清朝抗议,并且调集军舰在天津海面示威。曾国藩被任命处理此事。那么他该怎么处置呢?他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屈服于洋人,第二个是与七国开战。曾国藩最后选择了前者,因为曾国藩认为清朝要想自强,就必须要发起洋务运动,而如果要洋务运动,要学习外国,就要和他们打好关系,虽然说他如果屈服肯定会被百姓说是卖国贼,但是为了清朝,曾国藩还是与七国进行了和谈,最后处死了为首的八人,充军25人,赔偿46万两。之后曾国藩有了卖国贼的称号。

  此时之后不久,1872年,曾国藩逝世。

  那么最后,思考前文的问题,曾国藩到底是一个圣人还是一个屠夫,一个卖国贼?我认为曾国藩是一个圣人,首先我不认为曾国藩是一个卖国贼,历史上称他为卖国贼是因为他让中国的地位变低,人们认为他给中国带给了耻辱。但是重新思考这件事情,曾国藩做出的那个抉择不是为了清朝着想,可能一些抉择中让清朝陷入了一些危机,但是只是短暂的,而曾国藩的目光是长远的,他一直希望这清朝可以推行洋务自强运动,不要活在列强的阴影之下,他所做的抉择都是正确且伟大的。再来看我为什么认为说曾国藩是屠夫是不切实际的。首先曾国藩让士兵们抢夺也是因为朝廷的打压,让他们无粮无饷,到最后士兵们侵略天京让天京民不聊生是在曾国藩意料之外的,他当然也不想让局面变成这样,但是他也不必要被人称作为屠夫,在历史中有多少的国君将领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毁掉了无数家庭和国家?最后就是我为什么认为曾国藩是一个圣人,因为他只有开始读书,一直都在很努力的学习,希望能为清朝做些什么,清朝却不断的压制它,用不公的态度对待他,但是他没有放弃,他一直遵守着自己内心的儒道,从未偏移过,要说现在曾国藩这样被人唾骂应该怪罪于谁,就怪罪于他身处的时代太过腐败不堪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提到曾国藩,有两种很极端的评价,一种说曾国藩是楷模,圣贤,一种说曾国藩是屠夫,是清朝的走狗。而曾国藩本人对自己的评...
    胡畅舟阅读 353评论 0 0
  • 樊登:总有书友在后台给我们留言说,讲一讲曾国藩吧,今天我们就讲讲曾国藩。我选了这本书,叫《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
    宽宽卡溜阅读 193评论 0 0
  • 1总有书友在后台给我们留言说,讲一讲曾国藩吧,今天我们就讲讲曾国藩,我选了这本书,叫《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街上...
    d7540b5e9941阅读 412评论 0 1
  • 总有书友在后台给我们留言说,讲一讲曾国藩吧,今天我们就讲讲曾国藩,我选了这本书,叫《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街上特...
    巨雷不响阅读 1,049评论 4 10
  • 总有书友在后台给我们留言说,讲一讲曾国藩吧,今天我们就讲讲曾国藩,我选了这本书,叫《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街上特...
    豐慶苑阅读 1,5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