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筑基笔记三十七》王婷灏,中原焦点团队讲师、心理咨询师,持续原创分享第1399天,2022年9月26日
一、人格障碍
早年开始
特征持续
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
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自己认识不到
特征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
多指成年
心理咨询作用有限
二、病因:
生物遗传因素,病理生理因素,童年期精神创伤,父母关系不合及不良行为、不合理教养、社会因素等等。
总之,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可能综合的起着作用。
三、临床常见人格障碍
偏执性人格障碍
分裂性人格障碍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冲动性人格障碍
癔症性(表演性)人格障碍
强迫性人格障碍
焦虑性(回避型)人格障碍
依赖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
四、应激相关障碍
1、急性应急障碍
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一项:
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
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意识障碍、定向障碍,。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病程标准: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或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一个月内缓解。
2、创伤后应激障碍
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闪回
警觉性增高,
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麻木、情绪迟钝、情感缺失、回避联想创伤情境
常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
伴焦虑,抑郁,自杀观念
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在遭受创伤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出现,病程可长达数年。
3、适应障碍
长时间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一个月内起病,随着事过境迁,自己的消除或者经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应,精神障碍随之缓解。
症状标准: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
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任何一项
严重标准是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刺激)发生后一个月内,符合症状标准至少一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二、持续每日阅读1351天《心理学基础》。有声读书打卡第1222天。
三、讲师班开讲第1331天,心理咨询要点。
四、下半年备考开始第9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