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这样评价汪曾祺,他是一文狐,修炼成了精,上学时读他的《受戒》,隐约记得小明子和小英子一段藐视戒律的初恋,文字是简洁质朴不着修饰的风格,其余就印象浅浅了。
初中有篇课文是《端午的鸭蛋》,汪老用超然自在的心,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滋味,以一枚小小的咸鸭蛋为切入点,抒写了丝缕缠络的故乡情结。
一枚鸭蛋,平常东西,大多数人恐难入眼,就像眼前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总在身边转悠,谁还稀罕呢。可是汪老说,家乡高邮的咸蛋比他有名气,有一次有人夸奖到“九百年前咱这出了个‘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秦观,而今文学上成就最高的就属您了”汪老笑笑,不,我只排老三,前面还有高邮咸鸭蛋呢!谈笑间,不禁觉得汪老从生活中从故乡的泥土中,一定是汲取了不少写作为人的智慧。文章中写了,高邮的咸蛋可以成批输出双黄的,质细而且有多,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单就一个吱字,就让人浮想联翩,若读的长些,眼前是这幅画面,餐桌边,家人围坐,茶饭的香气在身旁缭绕,满桌的鱼肉早已厌倦,这时候一枚枚咸蛋躺着撒娇,单手握着鸭蛋,空头向上,敲击,剥离,从圆洞把筷头伸进去一挖,红油慢慢渗透蛋白,若用力些红油便源源不断的流出,色泽金黄若葵瓣,鲜香回味使味蕾尽情绽放!要是读得快些,眼前必是这样,用筷子挖将下去,还没来得及送到嘴边,红油便跨过蛋清窜了出来,可惜之余,不禁伸了舌头去舔,就像酒鬼弄撒了酒!
你看单是一个吱字,就让人画面迭生,不得不承认,高邮的咸蛋比别处都好。就像汪老说的,别处根本瞧不上眼,那算什么鸭蛋!千万不要质疑人在对故乡怀着深深眷恋的时候,感情会有一点掺假,我们也有情到深处不讲理的时候。就像贾平凹说,他家乡的羊肉泡馍是最美,叶圣陶写过家乡的藕片,周作人对故乡的紫云英情深几许,我也至今怀念家乡的稠李子,酸浆和春天长满山头的野菜。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不都有那么一枚属于自己的端午的鸭蛋吗?和一段段难忘的往事乡情!实际上,汪老写了很多关于家乡的美食,立春的蒌蒿,清明的芥菜,腊月里的萝卜干,咸菜和炒米,他的笔下世界是如此真实,如此可爱,如此让人留恋,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而作品背后的情感支撑就是故乡童年,就是血液里汩汩而出的对此全部的爱啊。
一定要看看汪老的谈吃系列散文,那里是挥之不去的家常味,疏朗清淡的笔调,是洗尽铅华后的真诚,看来吃货,并不可耻因为汪老说了,尽管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