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我不是药神》,虐哭了太多人,也治愈了太多人。
其实看过电影好几天了,始终觉得有许多内容想表达,却怎么也不足以表达完善。
无论从电影本身,还是取材角度,亦或几位主演为了影片所付出的努力,《我不是药神》都是近十几年来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
今天这篇有点长,不过写得诚意满满,希望大家能够读到最后。写完这一篇,也许我还会补充一些本文没有写到的点。
也欢迎小伙伴与我一同讨论,那些影片中戳到泪点的细节。
以上。
文 | 笙笙不兮
图 | 源自网络
互联网时代,流量的定义是什么?
是人气和话题热度。
这几天,中年顶级流量山争哥哥,凭借电影《我不是药神》引起的轰动,一跃杀入微博超话前十名,妥妥“C位出道”了。
目前影片豆瓣评分9.0,猫眼评分9.7,连续霸占微博电影热议榜第一。
徐峥,王传君,周一围,谭卓,章宇,杨新鸣……这么一群原本与流量不沾边的人,创造了《我不是药神》点映期间破亿,公映首日破三亿的票房奇迹。
看过的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明明准备当个喜剧笑一笑,没想到在影院里哭成了狗。
这是一部值得一刷再刷的电影。
每一个人物,都暗藏一段故事。
每一句台词,都撕开一层现实。
01
先说背景。
影片的开始时间设定在2002年。
徐峥饰演的男主角程勇,是一个浑身都透着失败的中年男人,经营着一家脏兮兮的小店,主打产品是印度神油。
他有着所有中年人的共同焦虑:不够成功。
说得更直白一点,是穷。
父亲常年卧床,医院已经催了几次,他都拿不出一笔体面的手术费。
妻子嫌他没出息,即将远嫁异国,他想争夺儿子的抚养权,没有资产,就只能毫无风度地挥舞拳头。
生活困窘不堪,就连神油都要被伟哥取代了。
这时有人告诉他,印度有一种针对慢粒白血病人的仿制药,和国内进口的德国正版药效果类似,价格却低到不可思议。
正版药一瓶售价四万块,而印度仿制药的进价500,零售2000。
如果把它带到中国,卖5000块一瓶,够不够赚?
当下的问题是,走私不被国内认可的药品,无论有没有药效,都会被认定为贩卖假药,都属于触犯法律。
想挣钱,就得违法。
可这是一片巨大的利润市场。
因为绝大多数白血病人,只能吃得起这个价位的药。
那时的程勇满脑子铜臭,救人纯属附加效果,吃不死人就万事大吉。
所以程勇铤而走险去了印度,在和印度药商谈代理权时他说:
我不要做什么救世主,我要赚钱。
命,就是钱。
02
电影里,几乎每个主角都有前后呼应的代表意象。
它们藏得很深却又十分细腻,每次出现,都能够与情节发展完美融合。
举几个例子:
程勇-口罩
口罩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
它不仅象征着白血病人的身份,也代表人们对程勇态度的一系列转变。
程勇第一次见白血病人的时候,手里夹着香烟,面对一屋子戴着口罩的脸说,把口罩摘了,嫌有菌是吧,那你们走啊。
最终,病人们为了他手里的药,迫不得已摘下口罩。
那时的程勇高高在上,手握生杀大权,心安理得赚着别人的救命钱。
他带领团队赚钱时,与成员的关系日益融洽,那段时间,老吕一直都没有戴口罩。
后来,程勇出于谨慎和自保,选择把代理权转让给无良药贩张长林,吃散伙饭时,老吕绝望地凝视了他一眼,哭着戴上口罩推门离去。
老吕死后,程勇去他家中悼唁,门外的病友排起长队,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口罩之外,是一双双冷漠的眼。
直到影片结尾处,程勇为了救人再次涉险卖药,被捕以后,白血病人自发站在街边送行,所有人看着囚车驶过,都尊敬而虔诚地摘下口罩。
对于白血病人来说,口罩的意义有很多。
它既代表一种对环境的隔离,又是病人的一层心防。
口罩就是他们的保护色。
可是这一刻,混杂着尾气与烟尘的街道,密集的人群,都抵不过囚车里的那个人。
他们愿意对他坦诚相待,愿意以这样一种方式,让世界听到真实的声音。
押送的警察都被触动,对司机说了一句“慢点开”。
法理无情,可人心一旦软了,世界就有了善意。
那一刻,囚车里的程勇不是罪犯,而是他们心中的药神。
吕受益-橘子
橘子代表着吕受益。
电影的宣传海报上,吕受益手里拿着一个橘子。
第一次去见程勇时,吕受益就一脸谄媚,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橘子,说:
老板,吃个橘子吧。
后来,老吕病重,程勇去医院看他时,他强撑着一张灰白的脸,笑着指了指床头柜,又说了一句:
吃个橘子吧。
老吕去世后,家里灵堂供放的水果是橘子。
门外的黄毛一边流泪,一边大口大口往嘴里塞的,依然是橘子。
为什么是橘子?
因为民间有一些流传的说法,橘子里的维生素C,可以有效防治血液疾病。
也或许是因为,橘子便宜。
白血病人往往为了治病生活拮据,他们吃不起什么太好的保健品,只能随身携带几个橘子。
某种程度上来说,橘子,承载着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刘思慧-钢管舞
思慧第一次亮相时,是作为酒吧的钢管舞女。
身材火辣,舞姿撩人,在灯红酒绿的迷醉中,散发出性感魅惑的女性气息。
没有人知道,她是一名白血病患儿的母亲。
从得知女儿患病那天起,父亲就把她们抛弃了。她想要救女儿,就需要大量的钱。
跳钢管,就是因为赚得多。
后来,她加入程勇的团队,一行人在赚了钱后来到酒吧,准备以客人的身份庆祝,思慧却遭到酒吧经理的催促:
快去上台,客人们都等着看你表演呢。
程勇为了给她撑腰,拍了大把大把的钞票给男经理:
她今天是来消费的,不能跳。
你跳,钱就是你的。
于是,就有了身穿西装的经理大跳诱惑钢管舞的画面。
一群人中,思慧的叫好声最大。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值得开脑洞的细节,那一声声带有报复性的高喊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
都是因为钱。
病人吃药需要钱,商人需要钱,医疗机构想要研制新药,一样需要钱。
钱会让你变成恶魔,也能让你为了它,心甘情愿放下廉价的尊严。
讽刺,却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悲凉。
黄毛-狗
黄毛是影片最大的泪点,也是我最心疼的一个角色。
采访中,章宇对自己饰演这个角色的形容,是“一条流浪的野狗”。
孤苦桀骜,侠肝义胆,一个注定的悲情角色。
他家境贫寒,得知自己患病就离开了家,一个人到上海打工。
出场时,他顶着一头脏兮兮的乡村非主流发型,硬生生抢了程勇的三瓶药,拿去分给一屋子没钱的病友。
黄毛也是影片中唯一一个从不戴口罩的白血病人。
白血病患者最忌讳环境不够卫生,可是他工作的屠宰场里蝇虫满天,吃住都在猪圈附近,说白了,就是任由自己自生自灭。
他几乎不怎么说话,演技全在眼神里。
凶狠防范,却又清澈单纯,有故事,却又不世故,真的很像一条遍尝冷暖的流浪狗。
所有人中,只有他活得最真实,活得一身侠义。
散伙饭时,黄毛第一个表达了对程勇的愤怒。
他灌下一杯啤酒,把酒杯狠狠砸在餐桌,碎裂的玻璃扎得手掌鲜血淋漓,却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后来程勇被心底的良知所唤醒,选择铤而走险重新卖药,黄毛又默默回到了他身边。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两人在夕阳下聊天,程勇转头问黄毛:你是不是特看不起我啊?
黄毛面无表情地回答道:是。
然后又顿了顿,补充一句:以前是。
如此坦荡与爱憎分明,让我仿佛从他脏兮兮的外表下,看到一个干净的灵魂。
回程时,走在后面的黄毛忽然学起狗叫,程勇听到笑骂了一句:走前面,黄狗!
黄毛反常的调皮举动,实则暗示了自己的忠犬属性。
这样的人一旦认定了谁,就是要铁了心追随一生的。
所以后来,当黄毛无意中听到有人向警方泄露了消息,立即毫不犹豫地跳上满载药品的货车,扔下程勇独自引开警察的那场戏,才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黄毛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露出兴奋的表情,就是发现自己甩掉警察的那一刻。
下一秒,他驾驶的小货车就与迎面飞驰的卡车狠狠相撞。一个年轻干净的生命,就这么没了。
医院里,程勇红着眼睛质问当警察的小舅子曹斌:
他才二十岁!他就想活命他有什么罪!
这句话像一把刀,狠狠插进每个人的胸膛。
两人在江边聊天时,程勇曾经问黄毛:
这么多年,都没有回家看看吗?
他们大概早就以为我死了,回去反而会吓到他们。
那个为了不拖累家人的懂事少年,因为终于赚了些钱,刚刚修剪了自己的头发,买好回家的车票。
可是他再也回不去了。
后来,程勇坐在黄毛生前的住所里流泪,画面中闪过一条白色的狗。
他用生命保护了程勇,也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03
电影里还有太多值得揣摩的细节。
比如吕受益夫妇请程勇吃饭时,老吕妻子满含热泪,把一盘荤菜挪到程勇面前,一口一个“勇哥”地叫,敬了他一大杯酒,感谢他让丈夫有了活命的机会。
后来,由于药源被切断,老吕的妻子找到程勇,不惜下跪求他相助,可是却被忙于生意的程勇,支吾着打发到一边。
老吕去世后,程勇怀着复杂的心情前去悼唁,她拒绝了程勇的红包,自始至终没有抬头看他一眼。
再比如,老吕曾笑呵呵地对程勇说,刚刚得知自己患病时,原本想死,却为了儿子活了下来,顺利的话,也许能活到儿子结婚呢。
后来老吕的病情加重,不得不进行骨髓移植。他选择割脉,选择上吊,尽管都被拦了下来,可他的心思,无非是不想拖累家人。
直到有一天,从没露面的儿子忽然出现在医院里。那天半夜,老吕拖着一副羸弱的身躯,佝偻着背,最后看了看睡在床上的妻儿。
老吕这次,真的走了。
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个表情,是微笑。
老吕何尝不明白,直系亲属的骨髓匹配度最高,排异反应最小。
当初,他为了儿子,选择努力地活着;
现在,他为了儿子,只能默默地离开。
警察彻查药贩的那场戏,一位老阿姨眼含热泪地对曹斌说:
四万块钱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领导同志,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
你们把他抓走了,我们都得等死。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字字句句,都是诛心之言,将重症病患的困境一语道破。
而这也是影片更深层次的主题。
病人要吃药,警察要执法,程勇也要赚钱养家给父亲做手术,卖点效果相同的仿制药,情理上无可厚非。
甚至当他出于谨慎,选择把代理权转手让给无良药贩时的一番话,也并不算自私。
明明谁都没有错,偏偏整件事情全都错了。
可法理与人情,又何来对错呢?
老吕死了,黄毛也死了,曾经朝夕相处的一群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去,而程勇满身铜臭,竟无形中成了悲剧的推手。
最终,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创伤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第一次卖药,程勇进价500,售价5000,是为了赚钱。
第二次卖药,进价500,售价500,单纯只是为了救人。
到了第三次,印度药厂被查封,他以2000一瓶的零售价购入,宁可自己倒贴,依旧售价500。
当他意识到警方对此事的关注,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销售范围扩展到省外,去救更多的人。
至此,不管程勇自己愿不愿承认,对白血病人来说,就是能够救命的神。
无论他骨子里是不是那个贪婪狭隘的神油店老板,至少在他一心救人的那个阶段,的确有了神性。
04
一直以来,我们被韩国的《素媛》、《熔炉》所感动,为近几年大火的几部印度电影叫好。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根植于社会存在的某种问题,以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呈现出来,从而推动国家和社会为此做出一系列的改变。
在此之前,中国几乎没有这样的电影。
了解一下影片的创作背景就会发现,主创人员光是片名就改了六次,片中的许多情节也大多点到为止,可想而知,它能过审有多艰难。
而所有参演人员,也都格外对得起演员这个身份。
王传君为了演好白血病人的角色,他每天跳绳8000下,把自己瘦得形容枯槁,为了有一双病患的眼神,两天两夜没睡觉。
谭卓为了开场那段钢管舞蹈练了一个多月,满身满腿都是淤青的伤痕。
还有黄毛的打戏,徐峥的哭戏,连周一围这样优秀的实力派演员,在电影里也只能称得上一句平分秋色。
在豆瓣搜索评分9.0以上的国产电影,一共不到十部,且多是2000年前的华语老片。
目前,《我不是药神》的评分为9.0,58.3%的用户给出了五颗星,是国产电影近15年来,第一部超过9分的院线电影。
而《我不是药神》最深远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电影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它更接地气,更有意义,能够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参与对社会的思考。
《我不是药神》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现象级电影,除了演员自身的演技过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撕开了一个血淋淋的社会现实。
电影里,无良药贩张长林说出了全片最振聋发聩的一句台词:
这个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大病治疗费真的太贵了。
一场大病回到解放前,真的毫不夸张。
有钱人生病可以选择出国治疗,使用最先进的仪器,最昂贵的药物。
而穷人生病,只能在家等死,或者像老吕一样,为了不拖累妻儿,只能选择自杀。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当程勇带着只卖500块一瓶的格列宁药给白血病患者时,对于他们是怎样的意义。
命,就是钱。
钱,也是命。
我想结尾处,程勇在接受审判时说的那番话,才是电影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
我犯了法,该怎么判,我都没话讲。
但是看着这些病人,我心里难过。
他们吃不起进口的天价药,他们就只能等死,甚至是自杀。
不过,我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的。
希望这一天,能早一点到来。
最后,向《我不是药神》的所有人员致敬。
你们真的干了一票了不起的大事。
愿中国电影越来越好。
愿这个社会越来越好。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