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万历十五年》有一点感触,结合现代职场,谈谈感想。《万历十五年》讲的是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前后的历史片段,在历史长河中,它是一个不起眼,也无建树的年代。作者描绘的人和事很平常,却在细微处揭示了一个朝代的灭亡之路。关上书五个画面印在脑海中:皇帝(朱翊钧)的无奈、首辅(张居正)的浮沉、清官(海瑞)的孤独、武官(戚继光)的悲怆、文人(李贽)的末路。
一、人最害怕失去自我,否则只会碌碌无为,皇帝都不例外。
在我们看来,古代的皇帝应该是可以为所欲为,后宫佳丽三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读罢《万历十五年》可发现,皇帝有着诸多的无奈。面对着文官武将、母后妻妾、皇子立储、祖宗教训、道德纲常、历史礼俗、四书五经方面时,应对无力,最后选择了甩手掌柜,成为了历史上最常时间未踏出紫禁城的皇帝(除了看了几次自己的墓葬)。万历皇帝,很多书籍说他是昏君,但是笔者很同情他的处境。作为皇帝的他,被文官、宦官、母后掌握着真正的权利;面对自己的爱好,如:想带兵打仗,却被百般阻挠;面对自己爱的女人,也受到了各种非议,还不能给其最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皇帝确实比较悲剧,对于最信任的首辅张居正,死后的定罪和追究,到头来也不知是对是错,只是搞清楚了这是文官利益集团的斗争罢了,最终的他发现自己啥也不是,啥事也别想干,别无选择,任何事情就都消极应对,敷衍了事吧,皇帝的态度决定了这个时代就是明代下坡路的重要链条。
我们每个人活在世界上的人,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均衡制约。谁都无法实现纯粹的自由,当面临诸多限制因素时,百般蹂躏、打击时,你的态度很重要,选择应付敷衍还是砥砺前行,决定了最终结果。
二、厉害的人往往很个性,个性的人往往很容易被伤害
张居正执掌的文官集团,不管其从政是否有如描述的那般猖狂,但不得不佩服其是难得的人才。作为皇帝的老师,在满朝布满自己的党羽。很多奏折到皇上处,基本是走形式。在这样一个弄权的年代,能够在活着的时候能如此周旋,不得不佩服其政治才能,纵使这么多人想拿掉他,均已失败和引来自身祸端而告终。海瑞的清贫为官,不沆瀣一气,是一种时代的楷模,只是在他那个年代不允许这样的特立独行而存在。戚继光的战术创新,既能训练好军队,还能和文官集团搞好关系,这样一个会写诗的将才,何尝不是一代枭雄。李贽的哲学理论,在当时的年代能够有此等特立独行的专注自己的学术认知,难道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布道者吗?但最终,这些人都面临了一个悲惨的结局。这有时代的原因,有利益争斗的原因,更多的是人性作怪吧。
看看我们的职场,厉害的人都有些小个性,还有些清高和自命不凡,往往很难跟别人处理好关系。这些人也会遭到很多人的嫉妒,只要你有机会被别人逮着,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一定会好加利用的伺候着你。如果你是个很厉害的人,或者正走在成为厉害的人的路上,一定要注意该收起羽翼和锋芒的时候,一定要低调。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说明,没有几个人是真正希望他的攀比对象比自己好!
三、道德替代法律,奠定了大败局的基调
万历年间的社会观念是,任何事情都希望通过四书五经,道德伦理来超越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如此下来,凡事都无法可依,没有个准信。
我们现代的很多企业不也一样吗?凭着老板打江山的哥们义气,在管理着那群元老们;凭着山头兄弟情谊在维系着一个部门;凭借着亲戚人情,在公司胡作非为,谁更亲谁的权更大。试图用哥们义气、山头江湖、亲戚人情来代替企业的科学管理制度,这样的公司随着时代发展,必将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你现在的公司是这样吗?如果是,你就快点另谋高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