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31日,在然乌镇休整一天之后,前往川藏线的下一站----波密县。
波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这里是西藏自治区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我们进入灵芝地区的第一站。这里素有“雪山之乡”、“藏王故里”的美誉。
七月里的最后一天,我们离开了在昌都地区的最后一站,告别了一路上的荒凉山川,告别了一路上的山间小县,前方的美景再一次变幻了格调,上演旅途中的再一次非凡。
清晨的然乌小镇是一天最寂静的时刻,盖因笼罩山间的云雾还未消散,而昨晚住在小镇的骑行者已经陆续离开,今晚要到达的客人还在路上,这是小镇难得偷闲的时刻。
然乌湖狭长分布,沿岸秀丽的高山遍布环绕,山上时有积雪相衬。318国道的一段循着湖岸修筑,从小镇出发的我们得以在一个寂静的时刻看到她的容装。清晨的她,静若处子,多少带有几分少女的风范,在盛夏的山间演绎着浪漫的情愫。她向每一位从旁经过的游人伸出善意的橄榄枝,从她的身上散发出无从抗拒的魅力。
一路上原本光秃荒凉的高山披上了绿色的外衣,郁郁葱葱;河谷中咆哮的江河也不再是混浊的姿态,翡翠般的水流让我们看得兴奋。与许久未见的景色搭配再一次重逢,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一股使不完的劲儿,踩着踏板不是为了早点到达目的地,而是不想错过在路上的每一处风景。
高山依旧险峻,孤独的护栏陪着国道在峡谷中穿梭,直至消失于两山在远方渐俞弥合的空隙。巨大的山石从崖壁上伸出,时刻都有坠落的危险,绿色植株的根部显露于高山碎石间。
河流哗哗地流淌于附近的河谷,在丛林掩映之下的河水变得更加碧绿,白色的水花点缀于翡翠玉带之间。
深山峡谷靠着仅有的一条公路微弱地连接着彼此,时而从高山的缝隙间仅能够窥见一线的蓝天和白云,时而有一片较为广阔的天地展现。眼前不断变化着的空间让我们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不知道下一个即将到达的高山环绕之处会有什么发生,宛若一个个不知名的匣子散落于高大的山川之间,里面究竟藏着精彩的期待还是危险的预兆,我们无从得知,只能够祈愿上苍的保佑。
一处路段被从山上奔涌而下的河流阻断,白色的水花在路面上铺展开来,融入对面的滔滔河水之中。水珠在河流的节拍声中跳跃着,像是一串串音符,瞬间活跃了整个山谷,这是一片祥和之声,更是一片祥瑞祈福。这是这段国道数处特有的景观----过水路面。
途径的汽车从水中穿过,两侧溅起了高高的水花,像是山谷中的喷泉,大有直上苍穹之势。也有的汽车匆匆穿行,小心翼翼途径,好似怕打破山中寂静的独奏。而我们只得在路边停留片刻,挽起裤脚,拎起鞋袜,推车过去。
河水冰凉,仿佛身上的血液被一下凝固,沁入心脾的凉爽恰似盛夏里最好的药剂,扑灭了全身的燥热难耐。
著名的米堆冰川位于318国道附近,它拥有着“中国最美冰川”的美誉。近处丛林掩映,远处白雪皑皑,它便悬挂于远处的高山之间。冰雪是高山特有的灵性,我们始终相信每一座有冰雪覆盖的高山都有着圣洁的始由。在路旁得以领略其非凡的气势,遗憾无近处触摸的缘分。
从几处险峻的虎口之中脱逃,暂时少了对一线天的惊悚仰望,远处高山之中遍布的雪山给人以抚慰。
两旁的树木渐愈葱茏,陡峭的绝壁也隐化为平静的山坡,路旁微小的水池呈现浅绿的颜色,静静地躺在一旁,里面映满了斑驳。时而道路穿梭于原始丛林,路旁古木参天挺直,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扛枪守卫在侧,而道路消失于林间不知名的远方。
在路旁的一个村庄停下,村落分布于漫山丛林的边缘,用碎石简单砌成的低矮石墙上插满了参差的木棍,在一片金黄的土地上围出一个简单的栅栏。田里的青稞早已熟透,灿灿的穗子在微风中摇摆着。藏民在其间进行采摘,一片农忙收割的场景跃然眼前。这样的田地在村落中随意散布着,与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趣。
林间的深处愈发寂静,偶尔看到五色经幡挂在一处飞瀑之上,用彩色描绘的石头摆在桥前,这算得上原始林中人类少有的痕迹。
从然乌镇到波密县城的路像是一条微型的景观大道。一路上湖泊、河流、高山、峡谷、冰川、雪山、原始丛林、村落、稻田……惊险刺激亦或悠然自得,其间应有尽有,丰富多彩。独特的过水路面更是增加了几分情趣,318国道4000千米的路碑隐没于通往波密的原始森林之中。
在接近波密县城的松宗镇附近,路面上挤满了当地的男女老少,典型的藏式服装配有藏族特有的问候“扎西德勒”,他们几个人成群结队,低着头在路上寻找着什么,走近些才看到他们一手拿着树枝夹地面上的虫子,一手拿着装有虫子的袋子。虽然不解,但虔诚认真的态度让我们对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充满敬意。
在前面的一段路上便发现地面上爬着的虫子,它们蠕动着身体,黑压压的在地面形成一片,不论是行人的脚还是自行车的轮胎,轧过去便成了一大堆贴在路面的尸体,随行的几个骑友还把轧虫子当作发泄,自乐其中。
到达波密县城时,听那里的骑友说道,原始丛林中物种丰富,夏天炎热的环境下,虫子纷纷从两侧的树林中爬到路面上来,往来的车辆轧死了很多虫子。藏民深受藏地佛教的教诲,附近村中的他们一同来到路上拯救这些小生命,他们把虫子用树枝夹到袋里然后在附近的山林中放生。
我至今仍不知道那些藏民从地面夹起虫子的用意,但是那位骑友的解释却让我深信不疑,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的确有一颗仁爱之心,他们笃信藏传佛教,他们善待一切灵魂,他们把修行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
“雪山之乡”的确名副其实,波密的四周雪山环绕,这是一座雪山脚下的县城,傍晚站在城内的街道中央,目光穿过低矮的屋脊便看到了不远处巍峨挺拔的群山风貌,雪山覆盖着山顶,白色晶莹透亮。
旧时吐蕃部落的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出生于波密,因而这里又被称为“藏王故里”。“雪山环绕林海,绿茵点缀鲜花,神山圣湖相连,莽莽林海蔽日……”、“绿海明珠”、“西藏瑞士”、“高原氧吧”……这些无不是波密留在过往游人心目中的印象。
旅馆走廊靠着窗户的墙壁上绘有一幅黑色涂鸦,上面画着一张面目狰狞的脸。张着大口似在不屈地咆哮着,口中的牙齿全部露出,眉毛跟随眼角下陷,脸上的褶子外加下颌一大圈的长胡子颇显几分气势,画作栩栩如生,尽显表达情谊。画作的左侧贴有一张便条,上面写着:
“亲们----
他,清江,旅途中叫胡子。
爱骑行的身体和灵魂,永远留在了G318----
这是他的绝笔!也是遗作!!
希望请您尊重这幅墙画,尊重已故的骑友
请不要在该区域涂鸦!!!”
现在看来,这份遗作应该是那位骑友的自画像。狰狞的面部显示出一幅强有力的状态,像是对这个世界不妥协和不放弃的声声呐喊。
如今那个行走的灵魂已经消逝,他在故时依然保持着在路上骑行的姿态。G318国道吞噬了多少像这样的灵魂?又拯救了多少有如我们这般的灵魂!看到那幅画心里一阵悸动,虽然平生素未谋面,名字也仅仅是从其上窥见,但看到画作时所思所想应该算是和他那永远在路上的灵魂的一次深刻沟通和交流吧!
芸芸众生的骑行者于我便像大海,一叶扁舟漂泊其中,试图去远方探寻真理。大家彼此在路上,朝着远方一次次的出发,他们的名字都未曾知晓,很多人经历了川藏线骑行之后回到了之前生活的家乡;很多人经历了川藏线骑行之后变换了生活方式,再一次上路;还有一部分人始终没有到达他梦想的那个终点,也从未回到那个出发的地方,他们把身体和灵魂永远留在了这里的山川峡谷之中,这里虽不是他们的家乡,却最适合他们的灵魂栖息……只是他们的身体已经融为这里的一部分,他们的家人也永远找不到了。
每年都会有旅行者的亲人在路旁或者悬崖边缘哭泣,他们用泪水呼唤着那些已经栖居在远方的灵魂,哀嚎在深山峡谷中回响,黄色的纸钱在风中旋转着,或落到林间,或飘入深谷水流之上……那样的场景想必每一个途径之人都会落泪。
我想那些逝去的人能够听到家人的呼唤,他们并没有真正逝去,他们的灵魂从未消散,他们一直默默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角落里,他们换了一种方式继续陪伴着我们在路上。
夜色笼罩的波密县城,背对着雪山的城中广场热闹非凡,这是八一建军节的前夜。广场中央矗立的彩色大屏幕变换着图案,藏族悠长的曲乐从音响中释放而出。
广场前面聚集着一簇一簇的人群,起先几个人的载歌载舞变为集体的狂欢,其间有当地的藏民,也有慕名而至的自驾游客,还有如我们这般在路上的骑行者,大家互不相识却拉起了彼此的手,围成了一个和谐的圆。
那晚的夜色有点浓,月色清澈明净,几许清辉洒落在远处的雪山之上,晶莹剔透,映出了山的轮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