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6日晚,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圆满落幕,演员张译和樱桃因在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的精彩演绎而同时荣膺最佳男演员和女演员的桂冠,于此同时,由李晨导演监制、张译主演的电视剧《好家伙》也脱颖而出,力压大火的IP剧《人民的名义》和《欢乐颂》而拔得头筹,摘下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奖的殊荣。一时间,舆论哗然,大众沸腾,与其它一线演员所获奖项反应截然不同的是,大众对张译获得最佳男演员的奖项却是不约而同的赞美和肯定,竟无一句差评或恶语,甚至竟连讽刺和挖苦的只言片语也无踪无影,这对于纷繁复杂的娱乐圈来说,不啻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而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能收获观众发自肺腑的满满的祝福和肯定,其实远比获得各种各样的奖项更加艰难,很多大咖明星也获得了不少震惊四座的重量级奖项,台上风光璀璨,但观众的反响却莫衷一是、聚讼纷纭。
可是张译却做到了。而且让人倍感纳闷儿的是,为什么这个长相其貌不扬、年龄也老大不小的“大叔级”演员竟会获得无数观众的青睐和喜欢?张译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蛊惑”广大观众的心而使他们发自肺腑、心甘情愿为自己点赞、狂欢?在这个大咖明星都能被观众骂得遍体鳞伤的时代。张译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张译单从外貌上来说,他的长相平平,虽然很多网友觉得他很帅,但更多应该指他的内在和作为一个优秀演员尽职尽责的精神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而获得的感染。正是因为张译相貌上的劣势,所以在他演艺生涯的初期走得格外艰难坎坷,他曾报考北影三次均落榜,第三次才终于在北京战友话剧团的学院招生班中成为了一名话剧学员。还是因为长相的原因,张译在学员班中一直默默无闻,不被重视,也从没人主动邀他演戏,即使偶尔有机会上场,也因为极度紧张而失败。篮球术语中有一个词叫“坐冷板凳”,意思是不被重视的球员难以上场打球,大多数时候只能坐在板凳上观战。而张译,却在正式踏入演艺生涯之前坐了9年的冷板凳。
虽然一直不被重视,但张译对表演事业的热爱却从来不曾停止过。他一边延伸自己的技能:做主持、做场务、写演讲词、写策划,一边学习表演,一有演戏的机会便拼命争取,尽全力地表现,努力揣摩角色,用心投入作品。令人诧异的是,张译在北京战友话剧团期间,努力付出最多的表演却仍然没有多少起色,很多人当面点名批评他不会演戏,一演戏就是个死,还善意劝谏张译不要走演戏这条路,否则会很惨。甚至张译又一次和女友去丈母娘家中,被丈母娘直言挖苦“你的脸就像被人一屁股坐过似的”,丈母娘不仅否定张译的演技,也顺带挖苦了他的长相,而那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的张译究竟是如何在周遭人整齐划一的冷嘲热讽的打击中坚持下来的呢?这是一个无人能解的迷。不过在这个阶段,张译的副业却收获颇丰:因为字写得漂亮,文章也写得不错,会议记录也记得又快又好,开始得到领导的重视,领导开始栽培张译,后来顺理成章被提拔为干事,也许这条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条不错的人生选择,但在张译看来,这并不是他想做的事。
直到2002年,张译参加排演《士兵突击》的舞台剧,张译有幸成为主演,而后导演康洪雷和编剧兰小龙将其搬上银幕,张译再次饰演班长史今,这部汇集了王宝强、李晨、段奕宏、陈思诚等众多明星的军旅生涯剧,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巨大成功,除了王宝强饰演的“许三多”深入人心、激励人心之外,张译饰演的班长、李晨饰演的少校、段奕宏饰演的中校、陈思诚饰演的一级士官均发挥出了让人记忆犹新的精彩演技。
张译走到今天,经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和波折,陈凯歌评价他“戏比天大”,陈可辛称赞他是裹在文艺青年躯壳里的“土豪”,贾樟柯评价他是“我要找的张晋生”,媒体评价他是“真实且有温度的男演员”,大众喜欢他,不仅是因为他对演艺事业的尽职尽责,更因为他对待生活和梦想态度的热情从未熄灭。观众认为他近在咫尺,而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