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公众号:三姐爱读书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儿童节,空气中到处洋溢着欢快的节日氛围。
孩子们收到了来自家人的惊喜,有最爱吃的美食,有好玩的玩具,有美丽的鲜花,有漂亮的贺卡,还有愉快的亲子游。
然而,物质上的礼品有有效期,而且孩子的快乐也不仅仅局限于儿童节这一天。那么,什么才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呢?
01
对于每一对父母而言,最大的期望莫过于拥有良好而亲密的亲子关系。
然而,很多人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总觉得难以走进对方的心里,更谈不上做朋友了。
因此,尽管在儿童节这一天,你给孩子买了昂贵的礼物,吃了豪华的大餐,你们之间的关系未必有所缓和。
在《资深心理师育儿手记(3~7岁)》这本书中,心理咨询师胡慎之说道:“最好的家庭结构是三元的,即爸爸、妈妈和孩子。而最好的家庭关系就是,爸爸是爸爸,妈妈是妈妈,孩子是孩子。”
然而,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有的父母很难做到让家庭成员各司其职,更谈不上让孩子像个孩子一样成长。
比如,有的父母因为客观原因没能进入校园读书,成为了所谓的知识边缘人,因此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生活也不稳定。
正因为他们切身体会到知识匮乏之苦,因此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而这在冥冥之中给孩子传递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孩子可能从小就开始为上大学这个目标付出很多努力,却不知道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慢慢地,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享受到快乐,自己要做的就是顺从父母,不让父母失望。
其实,这样早熟的孩子,是很难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的。
02
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良好而亲密的亲子关系呢?
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父母在和孩子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要明白两点:第一,要有爱。第二,爱的感觉是成全。”
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将来有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能不能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能不能很好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都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爱的能力。
而这种关爱、体恤别人的能力,主要来自从小父母给予孩子的爱。
我们都知道,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是伟大的,因为父母懂得尽己所能去成全孩子,放手让孩子成长。
这里所说的成全并非物质上的满足,比如买房买车。成全是指让孩子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快乐成长。
比如,有的父母在孩子还没出生时,就期待这个孩子是男孩,以传宗接代。
结果,孩子生出来是个女孩,这时候父母或者其他长辈便会大失所望,而这种失望会在有意或者无意中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出来。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她懂得自己并不受家人待见,自己是不配得到父母之爱的。
因此,小小年纪的她承载了超越她年龄的负荷,她变得特别懂事,尽全力去做很多事情,以此证明自己是有用的。
只有这样,她才感觉到这个家庭里自己是有存在感和价值感的。
03
由此可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想获得身心健康,并非易事。
父母要明白一点:你是不是好父母,你说了不算,孩子内心真实的感觉才是决定因素。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父母抱怨自己吃力不讨好,明明为了孩子奔波忙碌,却得不到孩子的接纳和认可。
在《资深心理师育儿手记(3~7岁)》一书中,作者说:“一般情况下,孩子认定的好爸爸、好妈妈都能给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和自由,满足他们需要的成长要素。”
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父母要通过学习,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从而适应孩子的成长需要。
可以说,在育儿这条路上,父母要学会低下趾高气扬的身姿,听一听孩子的心声,感受他的喜怒哀乐,达到共情的状态。
由此可见,在六一儿童节,为人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不是你花多少钱的事儿,而是在平日里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他身心获得快乐成长。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要以爱作为底色。相信有了满满的爱意作为铺垫,孩子定能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END-
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跟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