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大鱼海棠》打的是情怀牌,这张牌在我这里不适用。我和“大海”没有12年之约,也没有苦苦守候,有的是我对国漫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对导演为梦想执着的敬意。
没有刻意追首映,但是仅仅晚了两天去电影院,已经被豆瓣、微博、朋友圈的短评刷屏了。女主椿被附加“白莲花”“绿茶婊”等属性,男二湫(为啥不是男一,戏份明显比男一重)自然是公认“备胎”,我忍着避开剧透,在公映第三天抢占了电影院。从电影院出来,老公(对,是老公,我都是孩子她妈了)感叹“和刷屏的短评差不多嘛”,我什么都没说。
这部导演的诚意之作,我不应该那么急着下结论,我想等一等。
因为,看完影片的第一时间,我感到想要吐槽:为啥男女主要叫椿和湫?正追《画江湖之灵主》的我,完全没办法在男女主称名道姓的时候抛开“春音秋律”的话外音啊!为啥女主要用芈月(甄嬛以及n多玛丽苏女小强)的配音?不能用青春树或者有妖气之类的原创小众吗?为啥画风都被女主带偏了啊?齐耳短发和齐刘海确实有《风之谷》女主的轮廓,这就算了,全影那么多山海经的族类可有单个镜头的人物为啥都要民国风(或者说小兵张嘎风格)啊?是因为服装这样设计最简单吗?至于故事的世界观构造,已经无力吐槽。《魁拔》的世界观王川导演用了一整本的《魁拔之书》来介绍,《秦时明月》这样的人设最取巧,仙剑系列“五灵六界”的世界观已经深入人心,“大鱼”为什么就不能在我已经满心期待地看了祝融、句芒、赤松子等人(神)的人物图之后,就套用山海经的构架怎么就不行呢?非要用一个“其他人”又是要突出啥?不能全架空吗?……
好了,吐槽完了,剩下的是冷静。这部影片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尽管一万个不满意把音乐交给倭寇做(本土又不是做不出),但还是要给配乐点个赞。只不过,只不过,只不过,所谓配乐,就是仅仅在配着电影看还蛮不错,发行成单曲就乏善可陈的音乐了。另一个被广为赞颂的是画面的精致。其实,不用3D效果会更好,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更加精良的制作远远好过3D的噱头。再说了,中国风本来就是水墨本色,为什么要走立体路线呢?(此处给动画片做3D给一万个差评,有木有考虑过小盆友们的眼睛呢!有木有考虑过本身就是眼镜族的我的感受呢!)
其实,我所看到的刷屏中,还是有很多漫友是流着泪走出影院的。我看的那场,几乎满座,成年人比例也很高,孩子也有一大堆,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人士摸着眼泪出场的。也有三分之一的人坚持到了彩蛋。我对自己的观影感受是很怀疑的:为什么我没有哭?
贯穿全片的,是椿苍老的话外音。影片中也有大段的说教鼓励人们去作一次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的人生选择。为了这个选择,哪怕颠覆世界都在所不惜。其实,这个代价太大了一些。老实说,爷爷的死不能算在女主头上,是湫莫名其妙地打开了古棺放出了双头蛇,成功应了那句话:“no zuo no die”。至于男一鲲还是人的时候,为救女主而死也是死得奇奇怪怪的——当时女主并不是被捕鲸船抓去了啊,而是被围渔的网子缠住而已,男一等到暴风雨过后再去救不就好了吗?(不知不觉我又开启吐槽模式了)总之,影片中,各种挂掉的桥段不能达到我的泪点。说实话,我设身处地为椿想了想,用一半寿命换取鲲活着的一个希望,这个选择好理解。毕竟,是神一样的存在,对于生死不同凡人。至于为了鲲,导致生灵涂炭,我想椿也不想的。如果养了一半,放弃了鲲,家乡就不用遭天谴了,是的,那么和鲲生命相连的椿也就自挂东南枝了。如果真如某些网友评论的那样,椿为了守护家园就只能自我牺牲了。那她和灵婆的交易不就白费了吗?所以说,椿只不过之前做了一个选择,而结局是她所预料不到的。女主并不是有多坚定,而是她的选择逼得她别无选择。从这个角度看,倒是很有教育意义:自己种的苦果,含着泪也要吞下去。
最后,回到主题:这部电影是一场道别,一场与青春的道别。冲动与奋不顾身往往伴随青春的身影。就像灵婆说的,你们一个个年轻人,怎么都这么不顾惜生命。人经历青春之后,再难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有了更多的羁绊。像我,如果要旅行,我会带着珠宝,然后准备一大堆宝宝用品和各种备用药品食物包括解闷儿的绘本……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身体是资本,可以随意挥霍,而人到中年才发现年轻时打的鸡血都要用年老吃的药来补。所以,我没被影片感动,很自然了,因为我不再年轻,没有一颗青春萌动的心,只有静如止水的生活。冒昧揣测一番,导演未必就是用这部影片鼓励大家去冒一次险,而是完成自己青春时的这个梦,和青春正式道个别。
大鱼,海棠,大海,很美的各种元素,适合每个观众给自己造一个不一样的梦!至于未成年的孩子们,不建议观看。你们的青春还遥远漫长,你们的梦还需要自己去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