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问第五问:格物的物指的是什么?
我所理解的格物的物就是“身体的感受、思维的判断、情绪的反应”,也是我们在大学课堂上讲的大学心法的第一条。
2、分享第五讲心得。
第五讲罗老师为我们清晰阐述了做人做事的先后顺序,做人就是要明白“物有本末”,要“长幼有序,百善孝为先”;记得上终身成长之前,我还为处理不好婆媳关系而焦虑,上了终身成长后,对“孝顺”二字一下子理解透彻,解决了家庭的一大矛盾。真心感谢罗老师,也深深被中华文化所吸引,如果身边的人都能走进终身成长,走进大学,会少了多少家庭矛盾。
做事的最高境界就是设定了目标后,保持和目标合一的状态,再去行动。这也是心想事成的最佳演绎。写到这里,想到自己很小的时候就立下志向,一定要考上大学,走出山村。所以小时候经常会畅想考上大学后在大学校园里学习、玩耍的场景。哈哈,这算不算和目标合一的状态呢?不过从来没觉得学习苦是真的。
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人生目标、家庭目标,都需要好好规划一下啦,然后保持和目标合一的状态,行动。
突然有种人生才刚刚开始的感觉,未来无限美好!哈哈...
“内圣外王”这四个字好有力量,至高无上。
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应该就是“内圣外王”吗?
内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时刻觉察自己的身体思维情绪,用知善知恶的良知去觉照、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否真诚不虚,然后用正念去降服自己的恶念邪念,用正念去主导自己的人生命运。总之,时刻以先贤圣人的标准来修炼自己的精神修养,以达到明明德。
外在,“我是一切的根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切从自身做起,修养好自己的身心,让自己身体健康、身形端正、德行高尚。然后才能把家庭治理的井井有条、和睦温馨、长幼有序。当我们能够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好,我们再去为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让我们的社会、国家,我们的世界因为我们而变得更加美好。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感受到自己的内在越来越有力量,心越来越沉稳有定力。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学习的过程也是践行的过程,悟道的过程,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