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集中听了华杉解读的孙子兵法专栏,及其华杉和吴伯凡老师得到上的直播课,混沌大学上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的价值观打造方法论等直播课,才发现很多道理,都大同小异,我以前虽知道,但似是而非,有了鲜活的例子,才有了新的认识,现对感觉受益匪浅的几句话,记录总结如下:
华杉老师:时刻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么?立足未来,志有定向,日日不断,才能滴水穿石,才能有不战之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讲孙子兵法时,老师一再强调孙子兵法是不战之法,是胜中求战,先胜而后战之法。华杉老师的观点是切记体察,事上琢磨,围绕道天地将法五个关键因素,用五事七计,兵法庙算,解读了自己人生3个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的人生战略选择。
所谓道,指时代。人是时代的产物,要顺应时代,个人能控制的很少,不要试图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东西,对抗时代,导致失控。
所谓天,指父母。父母的启蒙和培养,在上大学前,主要是父母的培养和选择,幸运的是父母注重对其教育,从小熟读史书,立志于从事史哲研究。
所谓地,指朋友。谨慎选择朋友圈,选择读书和交友。
所谓将,就是自己的志向。志有定向,先规划,再行动,少举事。不断选择耗时耗力,百战百胜不如一战而定。
所谓法,是做事的方法。日拱一卒,知行合一,日日不断,形成习惯。对时间管理的态度是,严格时间管理,轻易不给人用,铁石心肠拒绝邀约。凡可干可不干的事一律不干,宁愿多休息,免外乱。用大块的时间,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每天坚持写稿。
其立志是做企业界的思想家,计划,写华杉讲论语等四书,解读稻盛和夫,王阳明等心法以及资治通鉴等史书。先写孙子兵法只为做广告,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1996年进入咨询业,22年来始终未对其他领域分过心,非礼勿听,坚守不战之法。
2002年自主创业后,给自己立的规矩是“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就是我调动别人,让别人到我这儿来。不致于人就是不要被别人调动,以我为主,以他为客。所以只关注在做好产品和创意上,不投标,不比稿,不行贿,不送礼,成就了自己在广告业的地位。
好未来的张邦鑫,做事的底层逻辑是追因的因,重因果,做长期,求平衡
多次听李善友教授提到张邦鑫都赞赏有加,说他专注自己学而思的产品,不浪费时间去应酬和扩展人脉。能把每个知识点都拆解清楚,做到了教育产业不依赖名师,还获得高速发展。
他从好未来的制定使命,愿景,价值观的过程入手,解读了他对组织文化的理解。
从“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得到的启示,这里的菩萨指的是有智慧的人,他们不会只害怕不好的结果,而会去关注和追寻,这个不好的结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早预防,避免它发生。
张帮邦鑫认为,使命就是做事的原点,能给社会什么样的贡献。愿景就是做事的终点,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想从社会得到什么。价值观就是到达终点选择的方式方法。
好未来的使命是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
愿景是成为一个受尊敬的教育机构。
价值观的形成,从好未来业务的起源开始探讨,说明了价值观的表达形式,考核方式,以及底层逻辑。
价值观表达为四点:成就客户,务实,创新,合作。
除对业绩进行考核外,还第一次听说,把价值观纳入考核的企业。价值观只对高管和干部进行考评,而且不同层级考核比例不同。例如,务实价值观的考核很有借鉴。
主要考核诚信,团建,分享,成长和能力。
诚信要求,如实汇报自己的工作,不隐瞒问题,防止报喜不报忧。诚信评价得0分的,可以直接开除。
团建要求,积极参加创建活动,定期做周报,进行述职,参加例会和团队活动,不积极参加的要扣分。
他们的周报是上级向下级做,避免中层领导只是简单汇总下级工作,没有自己的想法。
分享,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要求不断反思复盘,形成有价值的经验并进行分享。
底层逻辑是,
抓因果,过程即结果,当下即未来,希望有好结果,要不断追因,当下是否在做正确的事,当下做了什么努力。做强才能做大;抓内在,外在才不差;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合作,行业才会给机会。成就客户就是成就自己。第一年只做一门学科和一个年级,靠口碑,获得爆发式的增长。
抓长期,赢在终点的思维,制定长期能赢得方案,未来可以是因,未来可以改变现在,先看见未来,以终为始,长期规划,延迟满足,靠时间的复利。
抓平衡,熵增状态,释放势能。学而思的思重在反思,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熵增;每出现问题,都积极定义他的正向降熵价值。因为不及时整理,将产生混乱和低效,通过机制倒逼自己,主动打破平衡,新零售,无条件按比例退款 ;每年发期权,让创造价值的人分享企业价值;人才开放,末位淘汰,没进一个人都要不断的评价,人均绩效是否增加;项目开放,每开发一个新的业务,要关掉或者卖掉一个旧业务等是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执行力。
吴伯凡老师直播课提到了生态位及认知升级,物种的本质是生态位的表达,特定的生态位决定特定的认知。
百度百科:生态位(niche)又称格乌司原理。由J.Grinnel(1917,1924,1928)提出,最初是用于研究生物物种间竞争关系中产生的,该原理的内容主要指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物种都拥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即占据一定的空间,发挥一定的功能。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或种群首先只有生活在适宜的微环境中才能得以延续,随着有机体的发育,它们能改变生态位。生态位现象对所有生命现象都具有普适性,不仅适用于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也适用于人(包括由人组成的集团、社会、国家)。
生态位如同能力圈,适应后,可以根据经历和特定情境拓展。不怕做不到,就怕看不到或想不到,不怕看不到或想不到,就怕看到也看不懂,想到也想不透。限制自己的不是所拥有的资源不足,而是认知不够。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想提升认知,需要主动选择生态位,一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经验、行业趋势、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位置。二是适应生态环境,追随高手,不断打磨认知能力,高频,反复练习,让自己精进。用长期努力,延迟满足,守得云开见月明,以终为始的理念,最终实现云端与终端的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