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朋的一首《爱》成功地引起了一阵回忆杀,也成功地把我带入到这季的《披荆靳棘的哥第二季》的追剧浪潮中。
不得不说芒果台的这类综艺是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的,不知不觉间《乘风破浪的姐姐》都播完第三季了,《披荆靳棘的哥哥》也来到了第二季了。
但我之前一直没有过多地关注,也没想过要去看。一波回忆杀就把我带入进去了,也许无形中我也是个“苏有朋女孩”吧。
除了那一浪比一浪高的回忆外,这个节目更多的是节目里传递出来的那股激情与拼搏,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舞台本就是他们的自主地,他们生于舞台长于舞台,在舞台上他们应该是最自信的。可是,他们也会紧张,也会焦虑,也会担心自己拖后腿。
纵使淡定如郑均,也会有压力。这份压力来源于团队的竞争,也来源于对自我的要求,是比赛就必须有输赢。
哈佛大学《幸福课》里最常出现的一句话就是:要允许自己为人。你要允许自己出现各种情绪,然后再接受自己的所有的情绪。
不论情绪是好是坏,都是来自于你自身的本能反应。不要刻意地去克制自己的情绪,更不要觉得自己不该有某种情缘地的出现。
你可以紧张,可以难过,可以忧伤,可以愤怒,可以焦虑,可以抱怨,可以指责,可以孤独,可以躺平,可以……
这些情绪你都值得拥有,无关公平对错,没有好坏利弊,是你生而为人都必备的正常情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才是常态。
当你囿于这些情绪中时,不要急着去质疑自己,也不要深深的陷进去,而是应该抬起头看看你的周围,看看你身边的人们。
有多少人过得比你好?有多少人过得跟你差不多?又有多少人过得比你差?没有对比,哪来的标准评判,就觉得自己不如意了?
这么做不是让你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而是为了让你深刻的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有人比你过得好,就有人过得不如你。
今晚又是第四轮核酸检测,身后的阿姨一直在跟我闲扯:我一听到做核酸就怕。我指了指前面的工作人员,淡淡的回了一句:对比他们,我们算很好了,不敢有怨言了。
阿姨听了,也认同的点点头。这也是我最近悟出来的方法,专治自己的各种小情绪。有情绪时,跟周围的人对比一下,才有资格决定是否值得抱怨。
当六十岁的杜德伟还有为自己的一个舞蹈动作不到位而跟自己较劲时,你身上的那些小情小绪是否真的值得一提?
比你成熟的人还如此较真,比你优秀的人还如此焦虑,他们也会有如此这般的情绪困惑着,你为什么就不可以?
先准许自己为人,顺其自然地接受自己各种的情绪,再用自己的方式消化掉,把它们转化为成长的肥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