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于人是谓何?在闲暇之余我总爱思辨的一个题材。我从来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所以现在将以文的形式去论述一下我的思路,此文不一定会有结果,也不一定能在小伙伴眼前展现,终将一试而已。
我可能曾经思考过如何去判定一篇文章的好坏,现在想来当初是丝毫没有收获。这并不可耻更不可悲,世间上所有的事物纵使是客观存在,也并非都是我们可以获知的存在。世事光彩陆离,皆由无可知是也。古有老子之谓道,此诚为其一也。
我此前从来没有想到过我会像今天这般双手一抬,走在了码字员的道路上,这诚然是一件十分值得细细品味的事情。这是一个使一切有很大改观的个人改变。所以就“如何判定一篇文章的好坏”这个问题在现在看来与当初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但我现在还是不知道如何去为小伙伴们答辩,所以我在这里为小伙伴们持续汇报思辨,企图贯穿这个问题。
文与人(这里的人局限于作者一个)是互为表里的。文作为人之表,是由此人之所表。人的存在其实是一个十分玄妙的问题,人固然是客观存在,其异议便是在于人思想层面的存在。这个问题十分使人不安,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一下人思想层面的存在。这里我想抛出另一个话题——文化。
刚好文化与文的联系又是千丝万缕。文化,如果相对于中文语境下比较好理解,但事实上文化一词所指的内容并非仅仅是我们语境下所理解的单纯存在,这里我姑且不论。文之于文化而言,仅仅是其中的一种载体。而文之于文化的载体之中是相对的更为重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文其实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表达。这里文化与文是相互的,是比较类似于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也不单单是。
同样的,文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与之相似,这里我称之为“互为表里”。这个互为表里是指文可以是人的“表”,相互的,人也可作为文的“表”。同样的,“里”的道理也是如此。有这层认识,似乎一篇文章的好坏判断,我们便有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首先,文是人所表,其必有人所想表。由此论文的好与坏,必须要看他想表达的意是否清晰明了。这句话比较好理解,但却没什么实际意义。为什么呢,这里的清晰明了其实相对于不同的的读者便有不同的清晰明了,甚至是有的读者清晰明了有的则不然。这里对于判断一篇文章的好坏便是有好有坏。
其实一般来讲我们说的高深一点,评判一篇文章的好坏只在其意不在其词。照这样说来看似漏洞百出的,似乎我们能找到一万种理由去反驳它。但当我真的去反驳它的时候,却发现我给出的理由是十分难以站得住脚的。但说意不达则万言皆空,其有文是因其有意想表便是了。这里我觉得吧,其意是先于辞。
其文学之有别于艺术(这里艺术是指的是狭义的、学术性的,并非广泛艺术)在于文之用。用,即文创作的目的,是文的指向。若文无用则无意,似乎用便又先于意了。那么我们去认知文,便可从其“用”。
其评文者,盖不能不视其用。其用不可无辞啊,其意之表亦不可无辞。此所以说文之谓道之其一也。
到这里,我们依旧无法探讨清楚如何判定文章的好坏。我想从事情的内部出发,很难探讨得出一个客观的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结果。扯一句远的,我们要是再往前一步就是哲学论题的探讨了。但我们反过来想好了,我们这里探讨的问题从内部已经很难进行下去了。所以说我们应该就外部去论证了。
还是回到文与人的点上,我们这里的人由作者换成读者。如此说来,文的位置便处在了作者与读者之间。但绝然不是中间,我想到两端之间的距离相等谓之中间。那回到我们的问题之中,文在于作者和读者的中间就是说作者所表之意恰好是读者所悟。这种中间情况是有的,毕竟作者也可以当自己的读者。但这种中间情况其实并不重要,一个读者的文章便无所谓好坏了。讲到这里,似乎受用人数也是评判标准之一(但关于这个问题,我是十分拒绝的,当某一件事情受用人数足够多了,便就是一种现象了,现象可是先于好坏的,十分糟糕的问题,应该另当别论!)。
那么我想先跳过受用人数这个点。我前面所提到的文在于作者与在读者之间的问题。当文完成了之后,作者的主观意识便转变为一个客观事实了。我这里不妨抛开作者,从读者的角度去探讨。
文,已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如何说我们要评判文的好坏,首先要对文有充分的认识。然而去认知文的这一行为却又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行为,归到底评判文的好坏还是我们的主观意识。那么我们去评判文的好坏,到头来还是要看我们对文周边的认知。其文之表,若不是读者所知之意,其文则无好亦无坏矣。
作者之用意深而读者所知者浅,是谓文之近作者而远读者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其文之辞不达。那既然文已经是客观存在,我们就要考究这辞不达的界限。所以从读者角度去认知作者便是不可避免。然后我们前面提到文与人之间是互为表里,也就是说,文的冲突矛盾,是人之抗争呐喊。虽说文是客观存在,但依旧需要去论好坏,玄就玄在这里。文固然客观存在,然而作者的遭遇会重新成就这文的所在,另外环境的变故、读者的认知也会重新定义文的所在。
所以说,其文之论好坏,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好的文是幸运的,拥有十分好的辞表,有十分深远的矛盾抗战,有十分出色的作者去重新成就,还要有十分受用的意识环境,还有认知十分广泛的优秀读者。那么我们平时所说的张力就会无限扩散。其张力就是有各种各样的有利因素的结合,产生的额外表达。一般来讲一篇文(姑且无从谈好坏),有十分优秀的读者。即使是文的作者不足够高深,但他也无法限制读者从中体味到的事情。那么文章就会被读者从新定义,达到重新吸引不同意识的读者,便可能被不断从新定义。最终可能会成为一种现象,那就再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好坏了。
嗯,扯得很远!可能是不知云雾,但我现在又回去重新想,这个问题也会不停不停地随着我的意识改变给出不同的答案。这个广泛的文,可能早已经无法定义了。现今存在的文浩如烟海,我想应该怎么去定义它都是没有问题的,相反我们不去定义同样是可以的。“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那么我们单纯回到单论一篇文章之好坏的问题上。这里无关乎文学,只要辞足够优秀就已经可以定义它是好文,这么没什么好论的。但如果说阅读再往更深层去,很显然不是文的问题。文章,就已经是摆在那,那不就看我们怎么读吗?如果我们本身就没有什么知识面,也就是说文章的内容是我们未所知的,它就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了(对于我而言)。但如何非得把结构主义那套端上来,倒还真能辨出个三七二十一来。那接下来也没有文学啊、艺术啊、哲学啊什么事了。
那么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现阶段的我就汇报到这里了。这是一个值得思考一辈子的事情,随着我的改变它会产生不同的答案。
那么我有一句口号——“我是为小伙伴创作的”。可能有些小伙伴很不解,但我依旧不想直说这其中的想法。小伙伴尽可以认为我是故弄玄虚,也可从以上内容去体味一下,以后的创作内容也会不停展现这个想法。我觉得效仿藏传佛教寻找师傅那样去寻找小伙伴,我想我和小伙伴们都会觉得十分浪漫的(笑)。
END
下周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