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得越来越沉默。
我沉默,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在说话之前,心底首先掂量一番,是否能在不同的场合说出适宜的话。接下来要说的人物,事件可否能出具相关的事实证明?虽然现代社会提倡“虚心请教,正确对待自身的不足。”可被人驳了脸面,心里终究是不好受的。
我不善言语,有的时候看着人们在讨论是非争得不亦乐乎,大有争得头破血流之势,我亦不语。只是静静的聆听。我不禁佩服他们的独到观点,更被他们的口才所深深折服。那时,我突然有个想法,若是让他们来当中国钓鱼岛的发言人,结果又是怎样?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一直在思考这句话有何依据来证明它的对与错呢?我突然想到一点,旁观者一言不发,因为嘴时常闲着,那么他就比争论者更有时间去思考对与错。
从小深受金庸武侠小说影响。那时的我看来,在武林中凡是沉默不语,低调行事之人,必是不世出的高手。不动则已,动则一鸣惊人。现在看来,自己沉默的性格便是在那时候形成的吧。没想到,孩童时代的看法潜移默化成了自己如今的性格。没办法,当发现这一点时,我受荼毒已深,无可剔除。既然剔除不了那就保留吧,反正也有人说过:沉默是金。
沉默是金。沉默就是吞了金,恰恰噎在嗓子眼,咽不下去,吐不出来。最后导致翻了白眼,也说不出来。
虽说沉默让人难受,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沉默又是睿智的。沉默,不是与世无争。恰恰又是那种云淡风轻。沉默,我也可认为是低调。低调做人又是一种处世哲学。但沉默是有度的,沉默的过分了,就会有人说你太孤傲,那就是高调了。
我喜欢沉默,但并不是那种简单的一味不说话,而是那种成竹在胸、沉着冷静的姿态,尤其是要表现出那种优势在握的感觉,从而逼追对方沉不住气,先亮底牌。如果我神态沮丧,像霜打的茄子一般,只能是山穷水尽的表现,那么我就输在了气势上。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儿时母亲经常这样教导我。那时的我不以为然,认为用言语震慑是提高威信最好的方法。随着年龄慢慢增长,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当如果想要驱使别人做我想做的事借助言语是行不通的,他们只会因为我的怪癖而反对我,毁灭我的愿望。所以,当我学会闭上嘴后,才发现这样更有说服力。
我沉默的性格也惹来不少争议。有人说我“装”的很高明,也有人说我太“孤傲”。我曾想过反驳,但终究没有敢实施。不是我没有勇气,而是我不想。古人说“言语伤人,胜于刀枪”,但同样古人还有句话,“丧家身亡,言语占八分”,若只图口舌之快,话一旦出口便无法收回,从刺人的话中得到的满足感远远不及付出的代价。所以,我还是保持沉默,雷打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