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Demon人生记录仪。欢迎关注,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前一段时间搬了一次家,换了个地方和好友们一起住,还有两只可爱的狗狗陪着我们。不过在搬家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有那么多的东西,有些东西怎么来的都已经记不清楚了。
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也有着很多看上去有点用,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用过的东西,充斥着我们的房间里的各个角落。
在山下英子创作的《断舍离》中提到:通过我们对周边空间的收拾整理,最终会对我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从而改变我们。也就是通过对看得见的世界进行改变,那么看不见的世界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
那么什么是断舍离?
断,断的是想要进入自己家的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由的空间(通过不断重复的断和舍,最终会达到离的状态)。
作者将房间比作人的肠道,“因为这样的那样的理由丢不掉的东西堆积起来,堆得越来越多,却又只出不进,这么一来,我们便达到了便秘的状态”,而身处其中的人又习惯了这种便秘的状态,“在便秘的时候,病菌会不断释放毒素,这些毒素会被肠道吸收,而后扩散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不适。”房间里满是破烂,就会释放影响心情的废气,为了健康着想,还是不要让房间“便秘”的好。
要让房间不要便秘,那就不能只进不出,要严进宽出,要断也要舍。
记得我刚毕业参加工作,急急忙忙找了个房子租了下来,所有的生活物品衣物等加在一起也就一个书包、一个大包和一个行李箱。
而现代社会上充斥个各式各样新奇的物品,换句话说,我们处在一个物品泛滥的世界。
最近流行笔记本电脑,工作方便于是买一个,打游戏还是台式机舒服再买个台式机,流行电子书买个kindle,遇到好看的衣服鞋子多买点。以前留下的各种照片、车票、单据、文件充斥着家里的各个角落。
女生们遇到特价活动、凑单、好友们提出的拼单都会开启买买买模式,双十一又开启了大规模囤货模式。有些东西可能只有一次就再也不会使用了,但又不舍得丢,心想着“好可惜,这东西其实还是有用的,以后会用的”。
要让家里的东西不再增多,首先要学会断。要改变想问题的方式,不要站在物品的角度去想这个东西是不是有用(我相信任何物品都有其发挥作用的一个地方,要是抱着这个想法买东西,怕是要把整个世界买下来才行)而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我是不是需要这个东西,近期我需不需要用到这些东西,大概需要用多少?”
这是需要练习的,每当买东西的时候多想想这几个问题,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就会越来越少的进行冲动消费。
当开始实施“断”,也就是关闭进的大门之后,接下来就是打开出的大门了。此时,我们要学会“舍”。但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让你舍不得丢东西。
作者将这些人分类为:逃避现实性、执着过去性、担忧未来型。
要想收拾房间最基本的一个要素就是你得在家,不然谈何收拾。逃避现实型的人总是忙忙碌碌,其实他们不是因为忙而不在家,而是因为不想在家才让自己忙忙碌碌,即便他们本人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执着过去的人总是带着回忆去看身边的物品,即便家里面已经堆积如山了。高桌子、矮板凳、旧车票、小本子、破棉被等等。
有的人因为非典家里人囤积了很多的板蓝根,也有人家里总是买个很多盐,有的人因为担忧地震家里会备着好几个地震应急包。实际情况是每当国内有大地震时,地震应急包的销量还都挺好的。他们都算是担忧未来型的。
对于这些人来说,让他们舍去一些东西确实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并不一定归属于上述的某一类别,可能是两者或两者兼而有之。虽然说舍很困难,但这却是断舍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学会了舍,那么也就学会了断。不买一样东西总比把东西买进来又扔掉要更容易些。
一些从扔东西开始,有的东西能送给需要用它们的人那自然是最好的,我记得以前有很多图书和衣物的捐赠活动,可以把我们生活中不用的转交给需要用它们的人,这是最好的处置方式。如果无人相赠,那就只能舍了。
正如上面所说,要以自己为主语,去想我自己是不是需要用某样东西,如果可有可无,那就把它扔掉吧。如果把物品拿到垃圾桶有纠结半天那回来的时候,别担心,这是正常的,也是进步的表现。起码你愿意纠结了愿意思考了,时间一长,判断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最终达到离的状态。
我们居住在几千元、几万元一平米的空间里,却要在这些空间里对方很多对我们可有可无,影响我们心情的东西。这也太不值当了。
有的人会说家里的东西不止是我一个人的。没关系,通过自己断舍离,渐渐地改变自己影响他人就好。
断舍离的目的就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不是说东西越多越好,而是留下的都是自己喜欢的自己用的到的东西,体会前所未有的畅快感和解放感。
通过反复扔掉破烂的行动,头脑和心情也变得清爽起来。等到内外环境和外在环境都变得清爽之后,人往往能发现自己的自我形象。
人在断和舍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身边空间上的变化,也会迎来周边人对你的看法的改观,人自己的潜意识也在发生变化,潜意识会默默的提示着你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要做出正面积极向上的改变。
在成功的断舍离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进步,周围环境在产生着实实在在的好的变化。这会给人一种正向激励,正向激励会带给你自信,自信会让你变得更好。这就是断舍离中通过改变我们可以看到的世界,那么我们看不见的世界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我们一直在追求变得更好,一直在追逐幸福,这是无法厚非的。我看到张德芬在推荐序里面写到一句话特别能引起共鸣。
“我知道很多人的欲望很难突破,我也不赞成用压抑的方式去对待欲望,欲望是需要被穿越的,而穿越的方法有时候就是去追逐、满足它。到了一定时候,你会像我一样精疲力竭,坐回到自己位子上,才发现,原来我想要的一切,都已经在我出发的地方等着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