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陪萌萌看动画片《魔法精灵》。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小精灵布兰奇忘情高歌惹来怪兽,沉醉于歌唱的他,没有听见外婆的警告,情急之下,外婆上前推开即将落入怪兽魔掌的布兰奇,与此同时,外婆自己却被怪兽抓走了。
当时,就这一段,萌萌反复向我求证其中的细节,越是得到确认,她的表情越是凝重,说话也哽咽起来。我怕她压抑情绪,便主动问,你是不是有点难过?萌萌使劲儿点头,然后哇的一声,在我怀里伤心哭了一场。
直觉告诉我,这种情形,一定得对孩子说些什么才好。我在脑海里梳理了一下,缓缓开口到:第一,对精灵来说,发出那么大的声音是危险的,因为会引来怪兽;第二,外婆肯定会救布兰奇,因为外婆很爱他;第三,虽然外婆自己被怪兽抓走,但她会很欣慰很开心,因为她救了心爱的外孙。
萌萌饱含泪水的双眼怔怔看着我,我接着说:你看,做一些让自己处于危险的事情,不但会害了自己,也会害了爱你的家人;反过来说,少做或者不做那些危险的事,就能减少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伤害,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家人,是不是?
萌萌点点头,已释然了许多。然而她还是问了一个很难直面的问题:怪兽把外婆抓去干什么?我差点脱口而出:抓去吃了呗!略顿了顿,我还是说了个白色谎言:可能是抓去陪怪兽们打麻将吧!萌萌楞了一下,然后咯咯笑了起来。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像萌萌这般四岁多一点的孩子,甚或更年幼的孩子,其心智已发展到可以与故事里某些情节产生共情了。故事即人生,有美也有丑,有善亦有恶,有团圆大结局,更有无法抹去的悲伤。天真无邪的孩子终究要在这真实的世界成长,看到白,看到黑,看到灰。所有父母都祝愿自己的孩子一路坦途,恨不得为其扫清一切障碍,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但他们的路,是要靠自己去走,喜也好,悲也罢,都得他们亲自尝试,唯有历经那心路的波折起伏、峰回路转,才能作为一个合格的人立足于世界,并笃定勇敢的前行,将来,也才能拥有足够的力量撑起他们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才能拥有丰沃的精神田野去抚育他们的下一代。
当孩子因为故事中某些情节开怀大笑,我们会为他们开心;当他们为故事情节哭泣,我们也用不着焦急,但也别置之不理,更不该拿孩子的真情流露当谈资和笑料,事实上,这是非常好的教育契机。前文述及的萌萌为电影情节哭泣之事发生后,我试着总结了几条应对原则——
第一,鼓励孩子释放情绪。察觉到孩子情绪异样时,尝试让她说出自己的感受,若孩子无法表达,可以主动提问:你是不是很伤心?你是不是很想哭?想哭就哭出来吧!别怕引起孩子更大的反应,相比于隐忍,此时,一场痛快的大哭才有利孩子的身心。
第二,打破神秘才能消除疑虑。不必一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她的恐惧或伤感,可能恰好是因为未知。不妨给孩子把话说透,为她分析故事情节的前因后果;当然,某些对孩子当前年龄来说确实很难接受、很难理解或很残忍的部分,可以适当保留,以后视时机再慢慢向孩子透露。
第三,提炼适用的道理。那些令孩子哭泣的故事情节,有些是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教孩子认识并接受这类事情的必然性;有些则是可以避免的,告诉孩子她怎样做才能减少这类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把道理讲给孩子听,这是最重要的!
我自发总结的三条原则很快又用上了。某天晚上睡觉之前,萌萌听完我讲《海的女儿》的故事,又出现了上次看到小精灵的外婆被怪兽抓走时那样的反应。因为有所准备,这次我就应对得比较自如了。
我照例让萌萌先哭了一场。然后为她分析了人鱼公主为何会变成泡沫:首先,她爱上了被自己从海里救起的王子,那本就是一个不太可能爱上自己的异类;其次,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她没有与父母和姐姐们商量,而是偷偷跑上岸,放弃了亲人的陪伴和帮助;再者,她与不可靠的女巫交易,用自己的声音换来行走在刀尖上的双腿,无法说话,也没有写字,以至于王子误认邻国公主为救命恩人并最终与其结婚。
讲道理的时候,我使用尽量浅显并能恢复她安全感的语言:如果有一天,你想去做一件很难成功又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事,不是不可以,但我希望你到时候能和爸爸妈妈分享你的想法,让我们和你一起努力,不管能不能成功,爸爸妈妈都陪着你,永远爱你!
我并没有制止她去做风险大的事,毕竟,孩子需要梦想和勇气,我实在不必让她在现阶段就养成成年人的算计和沉稳。听完我的话,萌萌平静了。睡意袭来,她双眼迷糊着,问我,人鱼公主变成泡沫后会怎样呢?我说,会去天国吧!她又问,天国是什么?我说,是天上的美丽王国,人鱼公主那么善良,长翅膀的小天使一定会带她去天国!
萌萌睡着了,湿漉漉的眼睫毛提醒着她刚刚哭过,此时,她却睡得如此香甜!很庆幸,她进一步认识了世界,很庆幸,我陪着她砥砺了内心。好好睡吧,我亲爱的孩子,你一定会做个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