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旅游景区工作会议在充满历史意义的襄阳古城举行,群贤毕至、大咖云集,目的和意义在于为旅游景区的工作指明下一步的方向。梦回三国,智慧隆中,孔明先生为刘皇叔妙谱隆中对,定天下三分之势。回到今日,旅游景区的大势又将何去何从?不妨,在此暂设一问。且先谈谈带给我的感触与思考及新时代旅游景区发展的四大痛点。
一:天下之变
得趋势者得天下,三国顶尖智谋之士提出的战略构想总能对天下之势产生重大影响,皆因能判断趋势之故,孔明的“隆中对”如此,鲁肃的“榻上对“如此,沮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亦如此。趋势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一开始国家提出的限制国内旅游到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一批走在前面的景区和旅行社冒出来了。再到后来的大众旅游时代,出现了旅游遍地开花的景象。时至今日,文化与旅游开始走上融合之路,产业融合、全域旅游、乡村振兴、休闲度假、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裹着优质旅游的大旗呼啸而来。资本关注,政策倾斜,企业投入,我不禁想到了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把握趋势肯定是不会错,只有把握趋势者才有可能脱颖而出。问题就在于如今的时代趋势大家都看得见,能看的多远,能看得多细,能否在趋势中突破定势就要打个问号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解决方案最难)。本次的旅游景区工作会议提到了平台思维,文旅融合,智慧旅游,体验打造都在不同的维度给予内容性的诠释,也可演绎出唱戏的剧本,各大景区选择不同的着手点积极尝试也起到了正向的引导作用,值得好好研究得失与成败。趋势之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二:思维之困
前段时间参加旅创培训,我感慨为什么台湾人做旅游为什么能做好,因为认识清晰,因为思维领先。谈及思维区别,以旅游小镇为例,同样是做旅游地产,内地传统企业一般是地产炒房思维,坐在前面,想在后面,先把地圈了,房子建起来再考虑旅游的事情,倒逼旅游。台湾企业则是行业产品思维,盘点完资源,分析完旅游地产的上、中、下游产业链的一切可能,再来扬长避短,造产造商。想在前面,做在后面。一个是地产旅游,一个是旅游地产,最后的结果窥一豹而知全局。那么产生这种差异的核心在哪里,就是认知和思维的区别,旅游的概念是很容易入手的,全域旅游、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都不难理解,套在哪里好像都可以用。正是如此,资本催着企业风风火火的进场,做规划、申请政策、搞宣传、投入市场,等到一切都结束时可能还没弄清楚我在干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区别在哪里?市场在哪里?能够深入研究、理解的最后反而是放慢速度、沉下心来重塑格局、因地制宜的灵活应用,既符合政策的标准,又对游客的胃口,不至于落得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局面,目前大多景区对自己的资源品位认识不清,对旅游的创意产业定位不清,模仿和跟随意识严重,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所以无法设计完整的盈利模式。所以景区挣不挣钱,多长时间挣钱,消费如何细化,二次消费如何升级都是骑驴看唱本,走一步看一步,花钱和挣钱凭感觉、很任性。至于那些把土地和旅游玩的团团转、资本和金融杠杆的操纵者们的另类玩法有机会再探讨,有机会再写一篇旅游市场的游戏模式。
三:IP之痛
不解决核心问题,主要矛盾永远是不靠谱的,景区的核心点就在于缺乏IP,缺乏文化灵魂、核心吸引力、核心吸引物。景区没人来,旅游厕所再干净,智慧旅游再发达也起不了作用,而且这些只要有了钱、肯花心思是很好做的。部分景区从规划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这个结局,这也是规划的败笔,只注重基建、环境,起几栋房子、修几条步道、立几个石头、树几个牌子就当成作品收官了。景区的发展建设思路是跟着主题和IP走的,不然就会陷入乱、散、空的泥潭中去。做景观不如别人震撼美观,做游乐不如别人好玩刺激,做休闲不如别人有档次、有特色,看着别人这个产品好像还可以,我们也弄一个。那个产品也不错,我们也搬回家,符不符合自己的调性呢?我一直认为景区添加新产品是需要很慎重的,总体上把握两个原则:符不符合景区的主题和风格?游客会不会冲着它来?尤其是一些正在发展中的景区,新描绘的每一笔都应该是游客能够听到、看到就想来的点睛之笔,切忌把城市中的高楼大厦、钢筋水泥搬到景区来。你的游客一天不到500人,你建了容纳5000人的游客中心,5000人的高端酒店和综合服务中心,倒逼旅游?钱都花在这里了,拿什么做IP,做特色吸引游客呢?受到游客欢迎的好产品都是在文化和IP下孵化和支撑的匠心之作。游客才不关心你的大门有多大,灯光够不够亮,游客中心够不够气派。那么IP从哪里找?从文化中找,从资源中找,从差异性中找,如果找不到,就靠人和科技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台湾的文化和资源远远比不过大陆,可是在人造景观这方面确实值得学习,你能想象妖怪村就是从一颗老板掉了的门牙里打造出来的主题IP,多会讲故事啊!远的不说,本次会议的所在地襄阳古隆中和唐城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啊。(话说襄阳2017年GDP总量已经反超宜昌了)。
四:人才之殇
任何一个行业最关键的因素依然是人,在旅游发展千变万化的今天,旅游行业人才的流失现象是极为严重的,且很多专业性的人才目前极为缺乏。文旅时代的旅游发展需要一批具有大格局、洞察力、资源整合能力的操盘手;旅游产品的提质增效需要具有产品思维的旅游设计师和一批独具慧心的匠人。旅游市场营销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和敏锐市场判断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传统的渠道思维已经远远不够胜任现在的要求,甚至一个好的导游也需要能胜任研学导师、拓展训练师和私人管家的综合能力。然而旅游行业人才的回报率现阶段又远不如其它行业,大部分旅游企业处于烧钱亏损的阶段,控制人力资本支出又会带来发展的更多问题,加之旅游企业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健全的培训机制,容易陷入不良循环当中。旅游企业发展无定律可循,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