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了 Coco ,我想起《十三邀》对话蔡国强那期,开头蔡国强说的那几句话:尸体放在家里五天,香不能断,金纸也不能断,要守在尸体旁边,这使你慢慢意识到生命的离开时那么严肃的一件事情。
电影好像也是在告诉我,生命的祭奠也是很严肃的一件事情。
其实每个地方都会有类似的一套习俗,对生命、仙人的祭奠。我们祭奠仙人有清明节,墨西哥有亡灵节。
亡灵节也就是这部电影的背景。
其实电影很套路,很简单,很多人都能猜到故事的走向。但电影还是大获好评,皮克斯有能力把简单的故事讲得感人。或者说设定选对了,探讨死亡和遗忘时,选择了家庭和音乐,成功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包括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最后也被感动了一下,眼眶有点湿润。
但是第二次看的时候,这份感动几乎没有了。
小的时候面对过一次死亡,但那时候太小了,不懂死亡意味着什么,对亲人的离去没有多大的感触。我很小的时候是相信人死了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所以其实应该为他高兴,可以探索新世界。现在大了,才慢慢意识到活得越久,越难舍弃自己的一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面对死亡时表现得从容,看着别人撕心裂肺地哭,我只会因为那个情景所动容,而不是人。
对我来说,这些都太早了。我对一些祭祖的活动其实不是很上心,特别是跨一辈的,我一点都不认识却需要去记住他。为什么需要被记住呢?即使看完电影之后,我还没得到能说服我的答案。但生命是需要被尊重的,我就先这么记着,等某天能参悟。
讲到遗忘,这部电影里只有一个人经历了最后的死亡,就是那个带着草帽的老哥(我没记住名字)。只有他配得上我的伤感。只有他一个逝去,不复存在。太惨了。主角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得到了所有想得到了,仔细想想,他们其实没有付出过什么,赚大发了。
有一句影评说得好,“我感动了,但不是因为角色。”是啊,电影用了大部分人都可能会触动的点,其实有点犯规了。对死亡和遗忘的探讨基本没什么。
什么“等到你被遗忘,就是真正的死亡了。”啊?在这个网络社交时代,你明明害怕“ 我还没死去,就已经被人遗忘了。”害怕得要死。
死了,谁管自己会不会被记住。
但电影还是好电影,是十分用心的电影。后来看了一些解析,知道了里面很多元素都是有考究的。做个动画,弄这么好听的音乐,弄那么精细的画面,做那么多功课,人物设计那么用心,真的活该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