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冬日暖扬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zhuān yú)。”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日:“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儿不服,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优。”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季路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动武。”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们吗?颛臾先王曾经授权它主持东盟山的祭祀,而且它又在鲁国的疆域之中,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人本来都是不同意的。”孔子说:“冉球!周任有句话说:‘如果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接受任职;如果不能就该辞职让位。’就如盲人站立不稳,不去扶持,摔倒了又不去搀扶,那何必还辅助他的人呢?况且你的话是错误的,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这又是谁的责任呢?”
冉有说:“颛臾如今城郭坚固,而且靠近季孙家的封地,现今不去占领,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后代的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最痛恨那些不说‘我想得到它’,却为了要一定得到它,而寻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无论是诸候还是大夫,不是忧患财富太少,而是忧虑财富不均;不是忧虑物质贫乏,而是忧虑人心不安。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若是和睦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安定,国家就不会倾覆。如果能这样,远方之人还不归服,便再完善德政教化来使他们归顺;已经使他们归顺了,就得使他们安居下来。如今你们二人辅佑佑季孙,远方之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之内大动干戈,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却在鲁国宫延之内呀”
【解析】
《季氏将伐颛臾》主要是讲:孔子针对“季氏将伐颛臾”一事,申诉反对季氏武力吞并颛臾的理由,批评了作为季氏家臣冉有、季路的失职,反映了孔子反对贪欲,反对战争,认为人臣应恪尽职守提倡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以驳论为主,破中有立。文章阐述的文教德化的治国主张就是立论,通过立论来驳斥季氏的非礼行为。整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采用了比喻,排比,反诘,呼告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论辩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