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在高中的某个时候接触到张爱玲的书,当时不知道她是谁,就被深深得吸引住了。后来开始细细读她,每读一次都有全新的感觉,有时候几天都走不出那个意境。个人认为张爱玲的文字平实,看似是轻描淡写,但每一笔都能刻出血来;视角理性,透彻,一击中的。她文字的风格,是我最喜欢的。
说起张爱玲,就一定绕不开她的身世。张爱玲是清末洋务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母亲是旧社会里的新女性,不想郁郁终老在没有生气的老屋子里,坚决地选择了离婚。父亲断断续续得有着工作,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烟榻上,慢慢得消耗着祖上留下来的高贵身份和金银细软。她9岁学钢琴、12岁时便发表了短篇小说,后来还学过画画。天资聪慧,自诩为天才的她,要躲避抽大烟父亲的毒打和后母的虐待,更要自己把握命运,于是17岁时选择了出逃。逃到母亲那里,在母亲和姑姑的帮助下继续求学。
她在一个缺爱的环境里长大。
她阐述爱情及婚姻的很多锃句子堪称经典,但这也挡不住她爱上渣男。她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可是她爱的男人前前后后与八个女人有染,还不算临时起意苟合过的,这得是采过一园子的花才够吧!
胡兰成背叛之后,张爱玲说:“诺言的诺和誓言的誓,都是有口无心的。”话是一针见血,入目三分。然而她却说的风清云淡,似乎事情本就该那样,而且和她没有一点的关系。她是真的不在意那个让她欢喜着在尘埃里也能开出花的男人吗?也许她只是想把那段千疮百孔感情深藏起来不想别人窥到吧!
她的作品,感情基调很是凄凉几近悲惨。都会有一个外表华丽实则破落的大房子,大房子里的有这么一群人,互相依赖、互相防备、互相中伤,唯独没有互相的爱。《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离婚后在自己娘家被哥哥、嫂嫂甚至自己的母亲嫌弃。没有用痛彻心底的煽情,却把白流苏当时的那种孤单无援,压抑无助的生活呈现给了我们。作者没有只言片语表示出同情,仿佛只是站在屋子最高处看着白流苏的苦难进程。故事的结局白流水苏如愿以偿的嫁给了范柳原,算是皆大欢喜的事儿了。但是作者却说道“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了。”让读者刚刚暖过来的心,一下子又凉了回去。而且还能听到屋顶上有一丝冷笑绕在梁间,久久不能散去!
她的笔触犀利冷静,象一把尖刀直刺心里,然后拔出刀看见汩汩流出的鲜血后,转身离开。作品《小艾》的主人公是个被买来的小丫头,被分配到不得宠的五太太跟前,被五老爷糟蹋有了身孕,五老爷的小妾心生嫉妒将她踢至流产也毁了身体。小艾因恨而想:“总有一天我要给他们看看。我不见得在他们家里待一辈子。我不见得穷一辈子。”后来小艾拒绝了一个小商人,如愿嫁给了一个一样贫穷的印刷厂的工人,想凭自己的努力过上好一点的生活,怎奈身体又不行。不能生育就领养了别人家的一个女孩子,谁想长大一点才知道长相又特别丑,最后小艾旧病复发在孩子的哭声中晕了过去。小艾是个不屈服命运的抗争者,她足够坚强,足够能干,但结果令人唏嘘。小艾也许就是作者本人某一段时间生活的写照,不管怎么努力怎么抗争都没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也正是因为现实的残酷,让作者可以那么冷静地解剖生活,不掺杂一点温情。
最淋漓尽致的悲哀和绝望是《金锁记》中的曹七巧,麻油店主的妹妹,嫁给了大户人家的一个痨病少爷。本身的自卑、夫家人的鄙视、生活的不如意把七巧慢慢变成了一个怪物。分家后自己就成了一个不近情理,神精分裂的老式家长。七巧的生活中只有恨,她也知道别人对她也只有恨。她虐待媳妇,辱骂女儿,教儿子吸鸦片。尽情的折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想把自己以前所受的苦加倍的施加到他们身上!文章结尾是这样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人还没完——完不了。这是要把七巧对这个世界的恨延续下去的罢!
近几年才读到的《小团圆》,这部作品到她去世都没有全部完成,算是她的遗作,也可以说是她的自传。她不停的在改,也不停的向外界说这只是一部文学作品,不能算是自传。她真的是很不愿意纯粹写她自己,她把自己揉碎了,藏在她的每一部作品里。她的作品没有用过第一人称,通常用第三人称“他”来描写。就算她这么小心的藏起自己,我们还是从她的作品里感觉到了她一生的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