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悲观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形成原因与危害性的话题,我们今天继续阅读第六章悲观与乐观余下的四个章节。从202页我们为什么怀旧到220页的做事把握常态的三个原则。
1, 怀旧,不是思想的倒退:
发黄的日记本、被定格的青春、还有故乡的青山绿水,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某段回忆。无论当年是否美好,都在流逝的时光中被赋予了一份柔软。
怀旧是心灵的片刻栖息,但是沉浸在过往无法自拔,只能看到过去的美好和现实的不足,以此相互比较,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青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正因为种种遗憾无法弥补,才会让人们难以释怀。但就算你回到了青春年代又如何?你的见识、能力一如当年的稚嫩青涩,该造成的遗憾一件也不会少。你现在能看到缺陷,只是因为比起过去,你的各方面能力已变得更好。
在现实中遇到挫折和困境,会怀念起过去一些美好的事物,借以自我平衡,这本是人的自我调节能力。要到现在的美好和进步的一面,看到自己的成长和提升的一面,才能更好的做好当下、活在未来。
2, 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出自毛泽东的一首七律,本意是:事物的不断向前发展变化,是必然的规律,无法逆转,也用来告诫那些误入歧途之人,走正道才是人生的正确选择。
《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凭借内心的正气、勇往直前的勇气、机敏智慧的头脑和宽广博大的胸怀,一路过关斩将、化险为夷,最终走上巅峰、成为人生的大赢家。
而反观同为深宫小人物的尔晴,才貌俱佳,却因为自己的野心,攀附、陷害、出轨、报复……种种肮脏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却最终落得众叛亲离,被魏璎珞赐死的下场。
虽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故事,但也揭示了一个简单地道理:不遵循人性中主流的真善美原则去做事做人,只能落到“失道寡助”的地步,只想着走歪道来出奇制胜的人,只会两头落空。
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终将变化的未来,遵循“以正和、以奇胜”的原则,先做好当下该做的事情,再去考虑拓宽自己的能力边界,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相信成功一定会在未来等待着我们。
3, 常态与非常态:
古希腊哲学家郝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说的就是变化的永恒存在。
变化是常态,虽然今天和昨天比起来,似乎一切照旧,但回头想想十年前的我们,就知道变化其实一直都在,只是每天变化的当量很小,不易被我们察觉罢了。
正视这种常态,不做自欺欺人的鸵鸟。那些不愿直面的人,是对未来、对自己没有信心,才会害怕变化带来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打破目前看似平静的生活。
站在中国历史角度来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形态也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正视并顺从这种变化趋势才是明智之举,“袁世凯复辟”这样的荒诞闹剧就是倒行逆施的典型事例。
了解历史、了解当下、了解未来,了解世界的变化趋势。然后,静下心来,耐心的沉淀、充实、提升。你的综合实力才是你对未来保持乐观、充满信心的强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