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的下午,加班多周的我终于有了半天放飞自己,当我从菜场中走出来,我感到久违的幸福,身边是热气腾腾的烟火味,眼前是和煦阳光春风下的老老小小,脑中是自己做出的清爽又带着儿时味道的美食——手中沉甸甸的就是生活。我突然更清醒地意识到我是一个需要生活,需要很多生活,需要创造很多生活的人。
工作上因着并购带来的工作强度和复杂性的激增,家人这段时间的健康问题以及在督导激励下立志3个月完成100小时教练积累的“小目标”让我在时间和精力的捉襟见肘中渐渐意识到自我的需求在呼唤满足。而我又是对自己很有要求的人,在任何一个身份上都不愿意妥协质量,因此在短时间内只找到了见缝插针给自己一点时间放松享受这么一小招。
这周参加了一个《神经科学与情绪压力管理》的讲座,没有记住复杂的理论,倒是非常实用主义地记下了一些可用的方法。每天睡足7小时保证身体的恢复,早上锻炼可以提高15%-20%的效率,压力大的时候晚上应该进食缓解cortisol,适当的运动(抖动)释放压力,每天8次每次20秒给自己给宠物或给爱人的拥抱可以分泌催产素,用左眼和无私奉献也可以互相分泌催产素,面对压力积极认知和心态有益于心血管,带镁的浴盐泡澡也能提升幸福感,暴露在自然中可以减压,与弱关系联系写下自己的支持网络名单都能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听完之后,我想也许我已经无意识地在做其中的一些事了,在时间如此紧张的条件下,要改变的也许就是更有意识地“统筹安排”在同样的时间里进行多重功能的事。
重新梳理工作以外的生活,时间不变,我却看到了更能复原充电的方式:每天坚持晚上11点睡觉,7点起床给自己做个早饭,窸窸窣窣的劳作中已“抖动”出锻炼的小小效果,也用美食和美貌给了自己肉体与精神的满足;午餐的时段,如果天气好就在愚园路上暴走,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暴露在自然中疏解了压力;如果天气不好就约同事朋友做教练练习,既与弱关系建立更深联结,又在给予别人帮助者保护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晚饭是一定要在7点半前吃好的,加班到8点半就一定要走了,——不过不再打车了,而是快步走向地铁运动一点是一点,在地铁上快速用手机记录这一天的感受,学习90后的手机工作方式;到了家就把时间全部交给家人,玩玩他,解压。
有意识地做了几天确实感觉状态回升不少,但我明白这种新常态也需要不断巩固,来找到阶段性的平衡。最近有两位朋友不约而同地跟我说特别喜欢我在朋友圈上呈现的精彩的生活:音乐、舞蹈、喜剧、画展、运动、演讲、旅行、早餐和鲜花等等,我才突然意识到是的,原来别人看到的我是这样的,我都快要忘记那个满是生活的我了。别人对我最大的误解就是以为我是个工作狂,其实我只是有要求而已。而我对工作还有一个要求,它不能太多地侵占我的生活。春天来了,我要给工作设边界,让生活登台唱戏。是时候浪起来了,生活从来不在别处,它是自己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