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凭借自身的英气豪气和霸气,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乃英雄也。历史给嬴政提供了两各平台,一是战国末年,群雄割据统一是必然。另一个平台就是他做了秦国的国君。这两各平台一结合,就造就了一个时事英雄,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千古一帝。
秦始皇从身世之谜到病死沙丘,虽然只活了50岁,但他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他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永远难说再见的人。
两点事实:
一是在现实政治中,秦始皇是影响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量级人物之一,无论你是赞成他还是反对他,你都不得不承认这一历史事实。
二是在历史舞台上,秦始皇就更精彩了。为什么一个人死了两千多年还有人惦记他,我们认为:第一,“贡献”。是他的巨大贡献,让人们无法忘记他,秦始皇一生的贡献就两个字“统一”,这是他最大的贡献。
这个统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土的统一,二是制度的统一。我们说国土的统一,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这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这统一使大秦帝国为现代中国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框架。统一大势在秦始皇时代实现后,后来尽管又有分裂,如五代十国及魏晋南北朝,但这些分裂都是短暂的,而统一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秦始皇50岁的人生,兼并六国成功后立即派30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然后又派50万大军南征南越,这仗打了4年,换了两位主帅,完成了对南越控制。南越指现在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包括越南的北部中部。建立了三郡,将其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陈胜吴广起义后,南征军没有回来,赵佗在那里建立了南越国。自称南越王,后来又归顺了汉朝。赵佗的50万大军沉淀在南越,便成了今天,广东,广西,福建客家的先人。赵佗在担任县令时给秦始皇打报告,派三万中原的女子,目的是与士兵结合,组合家庭,繁衍后代。秦始皇拦腰砍了一半,派了一万五千女子,到了广东以后,就成为了今天被广东的客家人称为的“客娘”。客娘就是客家人的老祖奶奶。
秦国的版图,后又经汉武帝的扩张,才基本形成了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大国的地理格局,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地理遗产。
我们从国防上看,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最有话语权的是大国和强国,如果你的国家既强又大,那你就有了充分的话语权。国家大,土地广阔就有了国防的纵深优势,有了国防纵深就可以进行梯级防御,这就是得天独厚的国防条件。再从经济上讲,大国的抗风险能力比小国强的多。因为大国有了辽阔的土地,庞大的人口资源,内需能力很大,真正经得起风浪。航母之所以威武正是因为它的庞大,这一切都是秦始皇给我们打下的基础。
再一个是制度建立了完整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在这个制度下,秦始皇完成了一系列工作,统一了文字、车轨、度量衡、货币,实现了一个整体意义上的国家统一。而人类的政治制度不是哪一个人创造的,它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它是很多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的。秦始皇创立的这个制度,给后人带来了两千多年来帝国社会的繁荣,同时又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制度的腐朽也逐渐显露出来,这个制度最终结束了。而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帝国制度的人就是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和秦始皇都是政治制度史上地标式的人物,他们终结了一个制度,也开创了一个新制度。
中央集权制为什么能够延续两千多年,一是这个制度本身的优越性。二是制度的不可替代性,没有更好的。朝代的更替,还需要按此延续,这就是秦始皇不断被我们提及的原因之一。
两千多年以来,人们不断提到秦始皇还有一个原因,表面在一个“骂”字,叫骂不绝耳。焦点集中在三个问题上,焚书坑儒,严刑峻法,滥用名利,为什么这些事在别的帝王身上没有被后人如此诟病,偏偏在秦始皇这里就成为“暴君”了呢?
对秦始皇的评价,我们看到他却有残暴的一面,秦始皇做的事情人们往往称之为暴政,比如修长城,驰道,直道,皇陵,宫殿等等。二程分两类,一类是有利于帝国的安定。长城,驰道直道,它保证安定,促进了农业文明下的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它是有利的。当然进行这些工程,也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的灾难。另外一类工程纯粹为了个人享用。比如宫殿皇陵,这才是我们要批判的。秦始皇帝国的灭亡,其原因并不在于秦始皇搞的这些工程,而在于这些二程,上马的太急,搞得太集中。秦始皇39岁到50岁用了12年时间完成了这么多的工程。虽然说是必要的,但老百姓不堪负重、无法生存。所以陈胜、吴广一起义,老百姓都会热烈的响应。这样说秦始皇是暴君,并不亏他,他就够得上暴君的标准。但历史同样残暴的皇帝却不被称为暴君,先说秦始皇是暴君,这就实在有点不公平。鲁迅先生曾经讲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秦始皇实在是冤枉的很,他的吃亏在二世而亡,一帮帮闲们都替新主子讲他的坏话了,邦门木是文人,新主子是刘邦,鲁迅看得很准。
秦始皇犯错的根本原因是在功成名就后有些忘乎所以,这就决定了他为政前明后暗,越到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办事越愚蠢,46岁修长城,47岁焚诗书,48岁坑儒术,50岁就死了。秦始皇的一生基本上是做的不错的,只是后期办了一些错误历史证明的格言,打败自己的一定是你自己,这是秦始皇的悲剧,独裁者的悲剧,这是秦始皇被人们老惦记着的第2个原因。
秦始皇短暂的一生留给了后人许许多多的思考的空间,得到的启示和思考:
一是关于统治思想,秦始皇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人了,他建立了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就是成功的典范。失败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统治思想。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要靠制度,而且要靠思想。制度靠整合,思想靠创新。
在这方面秦始皇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讲秦始皇没有废儒家,但偏好法家。君主独裁,没有人能管。缺少制约的皇帝一旦失误,帝国就崩溃了。秦始皇失误就是没有认识到儒家思想的重要,法家是强国之道,儒家是治国之道。法治不可少,德治也不可少。法家使臣民畏惧,儒家使臣民忠诚。法家强调依法治国,皇帝在法之外。儒家讲究圣贤人格的德治思想,他不仅仅教育臣民,而且也约束君主。
二是统治阶层的腐朽,秦朝的灭亡,很多人归结于秦的暴政,但人们都忽视了一点,就是秦朝贵族的腐朽。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纷纷建国,结果全失败了。草根刘邦建立了西汉。七雄中六国贵族经过多年的发展,本身的腐朽导致了其最后亡国。而秦国贵族表现最优秀,秦国贵族在灭亡六国之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面对对手,会格外小心。所以他能灭六国。没有了对手他就肆意妄为,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秦始皇的儿子们有几个是有作为的,秦贵族腐朽导致了秦国的必然灭亡。刘邦一个新兴的阶层,新的统治阶层。延续了很长时间,由于腐朽,最后也完了。一个新的阶层在酝酿,新的阶层代替旧的阶层,也是在不断地淘汰着旧的腐朽阶层,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在这个规律的运作下,秦朝也走向了灭亡之路。
秦始皇贡献很大,备受争议。两千多年的岁月尘封了一代帝王,曾经雄踞东方,横扫天下的秦帝国也暂行渐远,历史的真相永远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中,引发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发掘、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