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没有她,现在的你会在哪里?
宣扬“读书无用论”的新闻在网络上随处可见,高分低能的学霸,只有初中学历的暴发户……
不光是媒体喜欢此类博人眼球的新闻标题,大众也特别容易被此类“幸存者偏差”所误导,以至于从来都没有去思考过出现如此小概率事件其背后所承载的样本总量有多么巨大。
畅销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维斯特弗是一个17岁之前从未踏入过教室的美国大山女孩,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一家人生活在臆想中,不就医,不上学,盲目地坚持着偏执的父亲所谓的“真理”。
后来,塔拉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幸运地从垃圾堆里爬了出来,机缘巧合地来到了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并取得了哲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通过教育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没错,标题中救你一命的“她”正是这些年来你所接受过的“教育”。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曾说过 “ If you think education is expensive,try ignorance! ”(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受教育不见得一定能出人头地。但是,你一定想不到不接受教育会有多么可怕。这本书恰好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注:下文涉及书中部分内容,如介意剧透请停止阅读。)
接下来,我们就聊一聊教育对一个人的改变会有多大。
2
教育对个人认知的改变有多大?
2007年上映的电影《盲山》讲的正是我国某落后地区村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和法律常识的故事。当地人甚至荒唐到认为只要是自己花了钱,即便是从人贩子手里买来的被拐妇女也是合理的地步。全村的男女老幼更是在公安机关来解救被困的女主人公白雪梅之时一拥而上,共同上演了一场集体阻拦警车的悲剧。
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
书中塔拉的父亲是“虔诚”的摩门教教徒,从她记事起全家就一直追求着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父亲整天忙着储备汽油、食物等物资,母亲也被迫成为一名助产士,以便在“世界末日“到来之后,能够独自一人完成接生的整个过程。
塔拉家里一共7个兄弟姐妹,较小的4个兄妹甚至都没有出生证明,没有就医记录,更不用提在学校里接受正规教育,美国政府压根就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塔拉曾经被哥哥肖恩叫做nigger(X鬼),她也曾无数次地把这个称呼当作一个玩笑。
但是,当她在大学课堂上偶然看到马丁路德金的事迹之后,才懂得了这个词语的所承载的历史重量。
再次面对哥哥同样的玩笑时,塔拉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她为自己曾经的无知而感到羞耻,也为哥哥开这样的玩笑而愤怒。
由于教育的缺失,畸形的家庭关系甚至让塔拉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当哥哥肖恩再三对她暴力相加时,她不知道应该立刻终止这种畸形的关系。即便是当路人望向她想要施以援手之时,塔拉却仍然寄希望于通过放声大笑的方式让好心人误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场熟人之间的玩笑。
在这种教育严重缺失的环境中,塔拉虽然内心痛苦但却丝毫感受不到任何羞耻,已然丧失了一个人的最基本尊严。
一位我所敬重的老师曾讲过一个关于教育非常精妙的类比。
“教育就像一副眼镜。在戴上眼镜之前和戴上眼镜之后,你所身处的世界是一样的,但是戴上眼镜之后,你看到的是一个更为清晰的世界。”
书的后半部分,塔拉的父亲为了净化她的心灵,特地安排了一趟纽约州“神圣树林”的行程(据记载上帝曾现身在这片树林)。
但是,当父女俩面对同一座神殿,父亲看到的是他的上帝,而塔拉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堆花岗岩。
3
进一步,教育对于生存环境的改变有多大?
塔拉是幸运的,因为有哥哥泰勒的指引和帮助,最终成功地逃离了比那座大山更可怕的原生家庭。
她有幸见识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接触到之前完全无法想象的事物,也遇到了更多关心和乐于帮助她的人。热心的朋友,开明的导师,善良的主教等等,他们都在塔拉最困难的时候,对她施以援手。
而不是像她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那样冰冷地对待她,甚至为了一点点利益不惜出卖和背叛她。
一次突然的发现,塔拉得知,不只是她,其他几位兄弟姐妹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同样遭受过哥哥肖恩的严重暴力行为。
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与姐姐和母亲达成共识,试图在父亲面前揭露哥哥肖恩的种种恶行。
然而,懦弱的母亲和无知的姐姐最终还是选择了出卖她,原谅了哥哥肖恩,并威胁其他亲人也从此和塔拉划清界限。
面对家人,塔拉也曾一次次痛苦地抉择,到底应该选择畸形的亲情,还是选择好不容易找寻到的自我。
这里举一个朋友的例子。
我的微信里有一个叫孙玲的女孩,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哥哥在小学时不想上学导致其父亲也一同把孙玲领回了家,让她在亲戚家的理发店里面学习理发。
后来,在她自己的再三争取下,才几度辍学,并一次次地重返课堂,坚持着以优秀的成绩读完了初中、高中。
高中毕业后,19岁的她最终还是被迫成为了电子厂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每天12个小时,不停重复着简单而乏味的正负极检验工作。
然而,孙玲并没有就此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继续地寻找机会。
最终她通过自学计算机编程而成功逃离了那个让人绝望的工厂。2018年,孙玲被Epam Systems公司录取,派往谷歌公司工作。
从一个工厂流水线工人到谷歌程序员,不难想象,她的生存环境会发生多么巨大的改变。
你没有看错,以上并不是编程课程的广告文案,而是一件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励志故事。
孙玲也因为她的特殊经历登上了TED的讲台。
一些人生来就拥有的起点,却是另一些人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终点。
4
再进一步,教育对个人命运乃至整个家族命运的改变有多大?
塔拉勇敢地跨出这一步,虽然困难重重,但从长远来看却是非常值得的。
因为,这个决定不仅仅改变了她个人的命运,更是对她的整个后代家族命运的改变。
塔拉的其他4位兄弟姐妹,因为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错失了逃脱命运摆布的机会。
他们只能在经济上依赖他们的父母,留在大山里,从而不得不继续生活在畸形的家庭关系中。
他们后代命运的起点也可想而知。
再举一个例子。
在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有这样一个村子,村里的人世世代代不断重复着被洪水淹的命运。
爷爷、父亲、自己、再到儿子,甚至是孙子,祖孙几代人一遍遍重复着相同的悲惨遭遇。
更为可悲的是,村里的大多数人竟然从未想过逃离这个村子,逃脱这种世世代代被水淹的命运。
而是最终在命运面前形成了习得性无助,从而慢慢放弃了抗争,彻底接受了命运的摆布。
也许,某些人会说,这就是命,因而选择用自己的一生去忍受。
但是,不管条件再怎样恶劣,总还是有那么一些人挣扎着选择了不屈服于命运。
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最终抓住了机会,从悲惨命运的魔爪中挣脱出来,从而真真正正地改变了自己以及整个家族后代的命运。
从统计意义上来讲,接受良好的教育,恰恰就是改变这种命运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