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书的故事
很久以前闺蜜送了我一本《非暴力沟通》。
大概不是因为我崇尚暴力,是她觉得,一切的交流都是应该遵循书中倡导的“让爱融入生活的非暴力沟通方式”,她非常认同“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的四要素逻辑。她希望推广专注于彼此需求的相处模式,希望得到我的共鸣和响应。
我读了书,但是我没理她,没再回应她的话题。
我那么骄傲,觉得自己最会说话,最会沟通了。。。
直到最近,我思考对儿子的教育和妈妈对我的教育,才幡然醒悟。
我和我儿子的故事
上个月的某一天,儿子想把他的奖状都放进相框里挂起来。
他兴奋极了,自己把各种奖状分门别类的整理好,又分别根据奖状底色和相框颜色进行了搭配。
我其实心里很烦,儿子他是没有能力独自完成这件事的,家里墙面的装饰布局,这些都是要依赖我的
而我呢,我有很多计划内的事情要去完成,我并没有安排出额外的时间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活动。
可是,我又不忍心破坏孩子的兴致,只能先放下自己的需求,强压着焦虑,先跟他去挂奖状。
我真的是一个情商非常低的妈妈,本来就是勉强参与,稍有不顺利,我还是爆发了,发了一顿莫名其妙的脾气。
我没有专注自己的需求,没有说出我的请求,也没有要求老公孩子的反馈,只寄希望于压抑和转移注意力,不得不以最暴力和杀伤力最大的方式结束一场家庭集体活动。
一切都搞砸了,事后真想抱着孩子大哭一场。
又是孩子原谅了我,安慰了我。
我和我妈的故事
我每天到公司以后会在我的家庭群里发一条消息“安全到达”。
每天,这条消息都好似石沉大海,从来没人回复,而且我也并没有期待有什么回复。
有一天,我中途跟老公换车,到公司以后就忘记发消息了,一小时以后,我妈在群里问“今天为什么没有‘安全到达’?”
我心中涌起一阵温暖,果然她每天都在看的。
我也突然明白,我为什么在没有被要求,没有被回复的情况下每天报平安!
高中的时候,有个冬天的清晨,大雪。
我爸说要送我去上学,我不乐意。我小时候最痛恨跟别人不一样,人人都骑车上学,我不要汽车上学!独自顶着风雪走了。
晚上回来,疲惫不堪,不想说话。
妈妈却一直在身后追问“早上路好走吗?!”、“骑车有没有摔倒?!”、“只穿个球鞋,脚冷不冷?!”、“怎么那么不听话,不让爸爸送你呢?”。。。。
啊,十几岁的孩子啊,被系着围裙拿着锅铲的妈妈围着不停的提问,真是不胜其烦。
“我这不是回来了吗?别问了,烦死了!”
就这一句!
我温柔的妈妈,从来不与人争吵的妈妈瞬间爆发了。。。
她奋力将手中的“竹铲”摔在地板上,粉身碎骨
我被吓坏了。
“你知不知道,你非要自己骑车走,你爸在院子里,我站在阳台上一直看你走远,这样的冰天雪地,担心你不正常吗?问一句就不能好好回答吗?”
她那么暴跳如雷,却又那么柔弱无助
那个让你用自己的方式走自己路的人,愿意一直望着你的背影远行的人,有多少担心,有多少不舍,有多少不曾诉说的牵挂在心中,只期待你温柔的报一声“平安”。这不是规矩,是认真的表达!是诚挚的沟通,更是爱,是责任!!
你是否知道,你被多么深刻的爱着。。。
你是否知道,你被多么深切的依赖着。。。
我们总是触发暴力,不得不以“暴力的方式”识别他人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
但是爆发之后我们都需要冷静的换位思路,推己及人,需要深刻的自省,直面真相!
不压抑,不指责,不抱怨,不比较,不回避,也不强人所难!
即使以“暴力”开始,也要以“非暴力”结束。
好好说话,好好回应爱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