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第5篇
走向目标的四条道路
印度人民追求无限的生命力,追求宗教真理,并希望将其作为指导将他们引向更高的存在境地。虔诚信教的人寻求转化本性,显发无限,少有障碍。瑜珈是印度教关于实现人的潜能的特别指导,这套身体文化追求精确和控制,致力于完全控制身体的每一种功能。现代的身体瑜珈已丧失与精神瑜珈的关联,精神瑜珈的目标是追求与梵天(梵文中的神)合而为一,并依此而生活,从而变得神圣化。印度教认为,走向这项目标的精神途径有四种,即使从同一点出发到同一个目的地,不同的人必定有不一样的途径。于是,印度教大量关注关于基本精神人格类型的界定以及适合不同人格类型的有效修炼。
印度教认为,基本精神人格类型有四类(荣格的类型学正是源自印度教),反省性,情绪性,行动性以及实验性,每个人都在某一程度上具备四种才能。
四种途径均必须由道德准备开始,自私,恶意等不洁行为都会妨碍瑜珈实现表层自我对内在的神性透明,因此,不杀生,诚实,不偷盗,自我控制等习惯都是瑜珈的初阶必备。
1.通过知走向神的途径
“知的瑜珈”是通过知识与真神全一的途径,适合反省性人格类型。此途径的关键在于辨识表面自我(小我)和大我,思考尤其重要。培养辨识能力要通过三个阶段,一是学,学会体认大我;二是通过思考,理清大我和小我; 三是在引发有限我之下的无限我的活泼感受,将自己想成精神,不仅在冥想中坚持,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以第三者的眼光来看待自身的处境,将自我认同与表面自我区隔开,继而将这点自我认同推到更深的层次。
知的瑜珈需要理性和精神的罕见结合,据说是通向神性实现的最短途径,也是最难的路,因此只适合极少数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