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朋友又遇周末公休,办不了事,实在是着急,也只能干着急了。
干脆开上车上围城出县城,走到勒乌桥头右转往万林而去,就当解闷散心去了。
沿着笔直的柏油马路在依山傍水的树丛里穿行,不一会就过了勒乌到了万林二甲。
公路在驾校这围着大地绕了一圈,不想再往前走了,就地停车,在岔路口靠荫凉的地方选了一个宽敞的位置。锁好车门站在树荫下面看了看那些在烈日下勤学苦练的学徒和教练,突然觉得何必呢,车堵都成了常态,停车也成为焦虑,咋还乐此不彼?不过想了想也该,毕竟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也是姿态。
冷不丁突然随一阵微风吹来夹杂着浓郁的酒香,顿时好奇心使然便顺着酒香飘来的源头沿着干净的水泥路,寻了过去……
树上梨花所剩无几,雪梨苞蕾已经挂满了枝头。小酒坊原来就在那石头房后面那棵“迎客梨树”树枝伸臂欢迎枝示的方向。
干净整洁的小院落是映入眼帘的第一印象。
半开的门飘着酒香的味道,于是径直的边高声叫道“有人不?打酒来了!”边走了进去……
映入眼帘的是井然有序的现代小酒坊作业平台
以及干净整洁的生产配套机械设备
老板一丝不苟的认真在做厢,以至于我进来他都没发现……
作业厂房外是砌来储酒的窖房,用黑土泥巴把酒坛掩埋起来。为了装酒时不至于鞋子粘土带走泥巴,细心的老板还在泥土面上撒了一层细石子。
半边库房堆放着用来烤酒的原料
这边正在从酒罐里放酒装桶,那随风飘来的香味就源于这里……
其实金川散酒早已名声在外,最早的沙尔白酒,和后来的蔡家酒等,因为是纯粮食玉米烤制而成,所以味纯,劲足,最主要的还是金川人引以为豪的“喝多了脑壳不疼”……外地好酒之人皆喜好用金川白酒来泡制药酒,所以金川小酒坊就从来没有停下生产的年月,更没缺过买主。祖辈相传的手艺融合现代工艺继续在梨乡传承。
“啥手艺不错哦,烤酒离不开水好哟!”年轻的老板做完厢休息的时候跟我吹起了龙门阵,“我们二甲这股山泉水就是好,出酒”还滴着汗水的脸上可以看出小老板得意的表情。不过他说的也有道理,记得赤水河不就是最好的佐证吗?郎酒、五粮液、茅台跟赤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不争的事实。万林作为金川水厂城镇取水之地,这水源肯定是没得说的。所以他的话我也是默认了的。毕竟烤酒的原料除了粮食就是水了……
离酒厂不远是老板父亲的养鱼场。
老板是酒厂年轻老板的父亲,恰好不在,于是小老板打开了渔场门非常热情的引我参观,顺便作着介绍,虹鳟鱼,本地细甲鱼,每个池子各是各的,大小分类,由于阳光照射,鱼儿警惕十足,换了无数次角度都没能抓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因为拍下的就根本看不到贴在池底的目标。不由感叹,称之为奇,能把娇贵无比的细甲鱼进行饲养,换来的还是小老板得意的一句“主要还是二甲这股山泉水”。实在是无力反驳,因为事实就摆在眼前,该他得意,也有资本得意。
一晃就该吃夜饭的时间了,临别告辞时,买上了小老板的一桶以泉注册的白酒,拿出去招待朋友,因为喝多了脑壳不疼……
樱桃花、苹果花开满了枝头,争奇斗艳,我却没再感叹,拍樱桃花、苹果花的时候就看见酒坊小老板在抿嘴偷笑,因为树下一股清泉流响,估计若是赞叹的话,他仍然会以“主要还是二甲那股泉水好”来作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