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次想到做公众号,是在一个让我焦头烂额的考试结束之后。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而且我深信这是上学多年应试教育带给我的后遗症。
比如上学时候我特别喜欢作业多得做不完的感觉,否则就觉得在浪费青春;上班如果比较清闲,就会出现脑子发木,手足无措症状;就连在KTV里面唱个歌,发现系统给打出较高的分数我的内心都会有种惊喜的感觉。
我常常跟同事说,我最喜欢的上班方式就是忙得脚不沾地的感觉。同事总是惊讶无比地说,你真是一朵具有劳碌命的奇葩,我觉得没事儿闲着逛逛街做做SPA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我想了想,那么闲适的生活,我只能看看别人在电视剧里表演了。
02
每个公众号都有自己的定位,有些是职场的,有些是青春类的,有些是科普类的。我不知道该属于哪一类,就随便写。
我以为公众号么,会写就可以了。现在想来真是Too young。发表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偷偷摸摸地给一个要好的、并且一直在与其说支持,不如说是指导我的朋友看,她肯定我的文笔,然后简单粗暴地指出那丑到天际的排版应该如何改进。
我才知道,那些著名的公众号里优美舒适的排版是多么耗费心血。作为一个排版小白,只能从头学习,无论是需要下载的App,还是在线编辑器,每一篇文都尝试、比较,选出自己觉得最好的排版。
让我感觉自己精分的第一件事,就是又要选题又要写文又要编辑,真的是要了老命的感觉。
03
然而排在排版之前让我头大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材——文字的风格。
写好一篇文,有时候会先发在《简书》上,里面有许许多多风格各异的写作者和读者们。他们常常会给出一些比较中肯的建议。
比如有一篇文章言辞太犀利,下面就会有小可爱评论“咪蒙风格,有点太犀利了,很多人可能不喜欢”;
如果有一篇文章柔柔软软的,读者就会给我留言:“好温柔啊,但是读起来不过瘾,不够辛辣”;
写一篇平白的科普贴,专题会收录,但是小可爱们又觉得无趣;写一些情感类,自己又觉得会不会太单调;写婚姻育儿,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这个道理我还是懂滴......
每每下班后空闲下来,就开始思考,“该写点什么呢、怎么写呢、上次小伙伴给出的建议该怎么实施呢、完了两个人的建议是互相矛盾的,我该听取哪一个......
每当打开公众平台的时候,一会儿欣慰一会儿纠结,总是在不停地做着选择。这是让我感到自己精分的第二件事。
04
那这么累为什么还要做这些即对本职工作没有帮助又不会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的事情呢?可能下班后的时间太充裕,这样比较充实一些。
最后感谢那些还没取关的小伙伴们,欢迎那些从《简书》来的小可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