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确实很流行打卡,但是有很多人打卡的效果并不如期望中那么好。究其原因还是打卡背离了大家的初衷。
第一,动机转移,动力扭曲
一开始大家的行动动机全都是出于学习成长本身,打卡更像是锦上添花,即使不用任何意志力支撑也能持续行动。
但是到了后面,学习热情减退,难度增加,就要更多地靠意志力来坚持。
大多数人在意志力薄弱的情况下,都会为了完成打卡任务而不自觉地降低标准,此时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已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完成打卡任务。
就这样人们坚持的动机不知不觉地从学习本身转移到了完成任务上,由内在需求转移到了外在形式上。
这才是打卡效果不好的关键点,原本打卡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到后来就成了单纯地为了打卡而打卡,完全本末倒置了。
第二,认知闭合,效能降低
单纯地依赖打卡,不仅会转移行动的动机,还会降低行动的效能。这源自另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认知闭合需求。
所谓认知闭合需求,就是指当人们面对一个模糊的问题时,就有给问题找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的欲望。
将这一概念扩展到行为上也是一样的:一件事若迟迟没有完成,心里就总是记挂,期盼着早点结束;此事一旦完成,做这件事的动机就会立即趋向于零。
我们之所以有这种心理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喜欢确定性,不喜欢未知或不确定性。而打卡活动自带任务心态,人们每打一次卡,都要面临一次任务闭合需求,这在开始时并无大碍,但动机一旦转移,人们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
这就是打卡心态的特性:学不到,假装一下;学到了,立即停止。
第三,任务心态,身心分裂
任务心态会使注意力处于分散状态,很难全身心投入事物本身,从而体会不到其中的要领和乐趣。
我们现代人很难获得幸福感,多是因为当下的快节奏和急心理,在这种状态下,生活何其枯燥,它无法让我们享受过程,只会让身心紧张、焦虑、麻木和分裂。
尤其是在学习时,身心合一、极度专注是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才能从学习活动中收到精细、强烈的正向反馈。
要破除任务心态的方法就是:集中心力做眼前的事就好。
具体怎么做呢?作者分享了两个策略,可以轻松帮我们改变任务心态。
第一,用记录代替打卡。
没有打卡的任务压力,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活动本身,而不是完成任务上。
第二,使用新策略:设下限,不设上限。
这种策略的智慧之处在于规避了任务闭合需求,只要觉得有意思,你就可以一直学下去,直至自己觉得有些吃力。
最好希望大家做好心理建设,客观看待打卡这个事情,打卡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成长,而不是为了完成打卡任务。
即使偶尔一两次没有完成打卡,但是真正学习到了东西也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