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9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颁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卡西·阿弗莱克。
没有《爱乐之城》明快,不如《血战钢锯岭》宏大,《海边的曼彻斯特》在2016年初上映的时候,票房平平,几被淹没。
节奏太缓慢,铺陈太乏味,但不知怎的,看着看着,你的心忽然感到疼。
【2】
男主Lee目光呆滞,语速迟缓,孤身一人,对漂亮女人的主动示好也提不起兴趣。
看到60分钟的时候,你才知道,以前的他不是这样的。
他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与妻子恩爱有加,两个女儿活泼可爱,儿子还未出襁褓。
可这一切画上了句号,因为他的一次疏忽。
那天和朋友在家里玩到深夜,还磕了药,恍惚中把朋友送走之后,他想去超市买啤酒。
走之前,给壁炉里填了几根柴,却忘记放防火罩。
20分钟后,当他拎着啤酒回来时,眼前的家已陷入火海。
3个孩子被大火吞噬,昏迷的妻子被消防员救出,醒来之后与他离婚。
而他,背负着无可逃避的自责,如行尸走肉般活着。
那种无论怎样都无法原谅自己的痛苦,伴随着Lee的每分每秒,每一个呼吸。
即使是侄子Patrick出现,即使是前妻Randi哭着求他放下,求他好好生活,也无法使他逃脱内疚的阴影。
是的,直到结尾,电影也没有出现反转。
开车的路上,Patrick责问Lee,为什么不能开始一段新的恋情,为什么和爱慕他的女人连一句搭讪都做不到?Lee只是目视前方,一遍遍重复,对不起,对不起……
在幽暗的房间里,圆桌旁,Patrick问Lee,为什么不能留下,和他生活在一起?
Lee沉默着,两眼发直,仿佛又陷入了苦痛的回忆,然后他回过神,终于说出:
I can’t beat it.(我无法忘记过去)
我无法原谅自己,我无法与过去和解。我选择留在记忆里。
【3】
我们常劝那些痛失挚爱的人,想开点,往前看。
但也许,他们是主动选择留下的。
在悲伤的分分秒秒中,想念的人还浮现在梦境,他们的声音还萦绕在耳畔。越是想念,越会悲伤,但越是在悲伤的时刻,想念才会越真切。
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挽留。
不舍得早早抹去记忆。
想起梁静茹早年的歌《会呼吸的痛》,“在东京铁塔,第一次眺望……一个人完成,我们的梦想……”
你已经不在了,我却还要固执地去一趟说好了两个人一起去的地方。那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色,我只是在以这样的方式想你。
【4】
在沙发上打盹的Lee,梦中又见到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她们就靠着自己坐,那么近,那么近。
小女儿笑着问:“爸爸,你看不到我们在着火吗?”
于是惊醒。之后掩面哭泣。
这样的梦,Lee这些年不知道做了多少回。
是噩梦吧,因为总会哭着醒来;是美梦吧,至少梦里还能见到孩子的笑容。
孩子们的妈妈已改嫁并再育,现任丈夫体贴又英俊。她不是不心碎,只是选择用前进的方式,取代过去,擦掉伤心。
但Lee做不到,他选择滞留。明知道很痛,他选择拥抱疼痛。
这就是电影最动人的地方。
不是皆大欢喜,没有救赎情节,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心里有伤不肯愈合的普通人的故事。
他就是每一个人。
谁不曾愧疚自责,谁不曾追悔莫及,谁不曾经历失去。
往前迈一步,走出这片伤心地,这固然好;但如果不愿意,走不出去,就不妨留下来,停在记忆深处。
向前,或是停留,都是选择。
一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方式,留住记忆中那一份温存,完成心中那一份祭奠。